高考棄考逐年增多 高職留學更有前途?
2010-08-05 10:46:09時代商報文章作者:李冰
參不參加高考真是個難題
棄考生逐年增多。 本版圖片由本報記者 王欣曄攝
說起考大學,想必經歷過高考的人都會對此產生敬畏之情。考前挑燈夜戰,考時百倍緊張,考后忐忑不安,盡管如此,如果擠過“千軍萬馬”的獨木橋,進一所心儀的學校,讀一個心儀的專業仍然充滿了魅力和誘惑。但近幾年,卻有不少考生拒絕過高考這個“獨木橋”,他們在高考前,便瞄準了留學、保送,抑或是直接去職業技術學院,高考的分數不再是他們的追求,而是另辟蹊徑追求年輕的夢想。
棄考,本來指已經報名備戰考試卻臨陣脫逃,但在我們調查的群體中,他們將“在高考前便決定放棄參與這次競爭”稱為廣義的“棄考”。“棄考”成為高三生們的一個全新熱門詞匯。本報記者針對221名2010年高中畢業生問卷調查,有近七成的受訪者表示“如果條件允許,愿意選擇棄考”,其中,有11.6%的受訪者真正選擇了棄考。
據遼寧省教育部門統計,2008年,遼寧省報名參加高考的人數是 29.84萬人,到了2009年,高考生人數降至27.8萬人,到了今年,只有25.5萬人報名參加高考。與每年參加高考考生人數遞減趨勢相反,棄考生卻一年比一年多。一邊是分母的下降,一邊是分子的上升,“棄考一族”和高考考生的比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業內人士稱,近年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增大,使很多人對普通大學望而卻步,進而謀求其他出路,為將來進入社會就業做準備。
棄考生更注重一技在身
提前錄取、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本科……正當幾十萬考生和家長在為分數和志愿犯愁時,今年畢業于遼寧省實驗中學的張晶(化名)心態卻很放松。“我的成績足以考上國家211重點大學,可我還是選擇了放棄高考。”張晶告訴記者,“結束了高中課程后,我決心去美國留學,因為美國的課程更注重實踐,不僅能學到一技之長,還可以提升我的英語水平。”當記者問她是否擔心國外的學歷不被國內的教育部門承認時,張晶笑著說,“只要有能力,在哪都能拿到文憑,況且當今社會不需要拿著一摞學歷證明的‘書呆子’,而是需要有一技之長的人。”
隨后,張晶向記者展示了自己幾次模擬考試的成績單,以幾次模考平均600分的成績,她能輕松上一個好大學,但她還是選擇了放棄高考,申請了紐約特拉華大學。記者了解到,有棄考想法的學生絕不僅限于“高分學生”。一名來自沈陽市第十一中學的學生吳亮(化名)告訴記者,他幾次模擬考試分數都在430分左右,“上一本和二本的幾率不大,三本學校我又不想去,我打算去電腦專修學院學動漫設計,學完后我會去考國家承認的資格證書,從長遠上看,這可比本科畢業證和學位證更有用。”
部分高三老師支持棄考
“如今的大學教育已成為了一種普及教育,加上連續幾年的擴招,使許多高校教學資源匱乏,而國內大學教學質量的良莠不齊,導致許多畢業生缺乏真正的操作能力。”遼寧大學社會學家馬教授告訴記者,“大學生已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詞。”
隨后,記者走訪了幾名沈陽市高三班主任老師,出乎記者意料的是,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對棄考持支持態度。“高考后,學生在填報志愿時依然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換言之,即便是考上了計劃內招生的院校,也是專業挑學生,這本身就讓高考生很被動,再加上服從調劑,更容易使學生就讀沒有興趣的專業,從而使自己求學和擇業的道路變得更窄。”一位任教于沈陽市第120中學的老師告訴記者,“所以還不如多元化地考慮問題,如果家里條件允許,去國外讀書或是去專業的技術學院學技術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隨后記者了解到,縱觀全國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目前較吃香的有動漫設計、廚藝以及汽車修理等專業,與高等院校相比,它們當中也不乏學費高昂者,廣東省某工商技工學校的動漫設計專業,每年的學費高達20000元。
個別考生覺得職校更好
采訪中,記者輾轉聯系到了曾就讀于沈陽市第十一中學的男孩孫毓(化名),他告訴記者,早在2008年他便成為了“棄考”大軍中的一員,現在已經在長沙某職業技術學院學了兩年烹飪。“我高中時候成績并不太好,幾次模擬分數就在三本的邊緣,并且家里條件也不是特別寬裕,所以我感覺放棄高考對我來說,沒什么不好的。”
孫毓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三本的學費大多都在8000—12000元左右,再加上生活費,一年開銷得將近兩萬元,四年下來就是八萬,還不一定能學到實際應用和操作的技術。可我現在學烹飪,每年學費加生活費也就一萬元左右,畢業當年就能有3到4萬元的收入,性價比還是比較高的。”
說起大學畢業生擇業難,孫毓也向記者闡明了自己的觀點。“實事求是地說,我不認為有能力的大學生會不好找工作,可現在的狀況是用人單位已經對高校應屆畢業生產生了習慣性的懷疑,這是找工作難的核心問題。”“就拿英語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其實十分尷尬,”說起擇業難這一話題,沈陽市第120中學一位英語老師也向記者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盡管已經拿到專四專八的成績單,但英文口譯和同聲傳譯的精英人才還是很少,當老師,他們不是師范專業的,去外企又不適應用人單位的語言環境,所以他們處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層面,擇業自然困難。”
棄考應考慮綜合風險
盡管如今的高等教育存在許多與社會不接軌的地方,但必須承認的是,以目前的國情來看,放棄高考、放棄學歷教育的風險依然很大,盡管有種種客觀原因和理由,但是放棄高考還是要三思而后行。
遼寧大學社會學家馬教授向記者表示,如今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的確讓許多應屆高校畢業生一出校門就成了失業者,可換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既沒有學歷,又缺乏技能,這些學生們還能靠什么去社會上打拼?因此,大部分中國學生改變命運的主要方式還應當依賴于教育和高考。“值得一提的是,許多選擇棄考的學生往往沒有經過理性的思考,而單純是出于對高考的畏懼,這樣的棄考是一種懦弱的表現,對于提升自己沒有任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