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賞:引發爭議的甲骨文高考作文
2010-07-22 19:22:35E度高考網整合文章作者:——
美文欣賞:引發爭議的甲骨文高考作文
因為一篇“甲骨文作文”,四川省綿陽市南山中學的高考考生黃蛉,成為網絡上走紅的“古文字達人”,“甲骨文作文”也成為炙手可熱的網絡詞匯之一。
這篇被網民稱為“2009年最牛高考作文”的文章引發了爭論和思考: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中,應如何對待思維和行為習慣打破常規的孩子;作為人才選拔重要機制的高考,又該如何應對人才需求的日趨多元化。
在今年四川緊張而忙碌的高考閱卷場上,一份字形怪異的作文試卷讓閱卷老師感到驚奇。閱卷場隨即組織相關專家,將那份作文試卷的古文字翻譯成現代漢語。
黃蛉的這篇作文通篇以甲骨文為主,還包含部分金文、篆體字。據介紹,今年四川高考作文題目是“熟悉”,黃蛉的作文被翻譯成現代漢語后,根據相關評分標準,因為跑題而被判了8分(滿分為60分)。
聽說黃蛉劍走偏鋒用甲骨文寫高考作文,黃蛉的語文老師蒲體超當即生氣得將黃蛉狠狠地說了一頓。但他在心底還是認可學生的這篇另類作文。他告訴記者,在短短幾十分鐘內,能用甲骨文寫出一篇800字的作文,實屬不易。
6月底,黃蛉曾拿這篇“甲骨文作文”給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劉釗教授看,劉釗教授評價說:“他的文章中大部分字都對,是用了很多種古文字,但也有一些字寫錯了。”
黃蛉告訴記者,他用甲骨文寫高考作文,并不是“惡搞亂寫”,而是經過認真考慮的。這篇文章他花了90分鐘,占整個語文考試的大半時間。他在解釋寫作理由時說:“我想引起閱卷老師的注意,增強對我作文的關注度。”
他的班主任老師牛靜語認為,黃蛉的舉動其實是一種過于冒險的少年沖動,但這是他們這一代孩子的固有特質。
初見黃蛉,他個頭不高,留著小胡子,戴著眼鏡,感覺很文靜。牛靜語說,這個外表安靜、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農村孩子,在學校時也常有驚人之舉。
蒲體超老師認為,黃蛉選擇“甲骨文作文”,根本原因還是在于他對自己運用甲骨文能力的自信,甲骨文總共只有1000多個字,他已經掌握七、八百個。
說起甲骨文,黃蛉就眉飛色舞。他告訴記者,讀高二時開始對甲骨文感興趣,翻閱了大量的書籍,但真正達到如癡如醉程度,是從復讀高三遇見語文老師蒲體超時開始,蒲老師講解文言文中的虛詞,往往從甲骨文形態開始講解其演變過程。
黃蛉與他的“甲骨文作文”,以另類形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一時間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或褒或貶,眾說紛紜。
反對者認為,高考有其固定的規則,如果允許用甲骨文寫作文,那以后也可能出現用當下年輕人流行的“火星文”寫作文。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一位教授建議,以后高考評分規則中應該加入“必須使用簡體字”這一項,這也讓老師在平常的教學中更有指導性,更強調學生們的規范書寫。
支持者大多對黃蛉的勇氣表示贊賞,對他的甲骨文功底表示敬佩。還有人說,在這個浮躁社會里,很多孩子的眼睛只盯著現實物質的東西,對于古代傳統文化毫無興趣,像黃蛉這樣的學生可謂“彌足珍貴”。
據介紹,雖然高考成績并不理想,但已經有四川省內高校表示愿意破格錄取黃蛉。黃蛉表示,他對甲骨文的熱愛和探索,將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