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問題研究:為什么停止開發“北大荒” 教案
來源:高考網整合 2010-07-16 11:28:48
問題研究為什么停止開發“北大荒”
從容說課
生態環保,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主題,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近年來嚴重影響東北亞地區各國生態環境的沙塵暴問題,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正聯手防治沙塵暴,在中國、蒙古等沙塵源區進行防治荒漠化的跨國協作。
三江平原在歷史上曾被稱為“北大荒”。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根據當時國家發展的戰略,決定對三江平原進行大規模的開墾,使三江平原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為了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實施生態環境的保護,國家決定停止開發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護區。
從大環境來看,東北平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落實振興東北戰略,推進“東北再造”,迫切需要建設“綠色東北”。這是實現東北地區的全面振興、實現東北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
本問題研究的邏輯框架是:教材首先從三江平原的自然特點出發,讓學生對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和氣候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這就需要學生對東北地區的地形圖有更深的掌握;其次,通過給學生大量的材料,讓他們分析“北大荒”變成“北大倉”的原因;最后,從落實新的發展觀、振興東北的戰略角度,分析建設“綠色東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從東北地區的全面振興和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提出建設“綠色東北”的總體思路;從可操作性層面,提出建設“綠色東北”的重大舉措,并理解停止開發三江平原荒地的原因。
教學重點
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點。
2.“北大荒”成為商品糧基地的優勢。
3.濕地的生態環境效應。
教學難點
1.“北大荒”成為商品糧基地的優勢。
2.濕地的生態環境效應。
課時安排
1課時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點,通過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來進行分析。
2.“北大荒”變成“北大倉”的原因。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地圖了解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分析三江平原的自然特征,從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分析為什么要停止開發“北大荒”。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