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選擇清華文科專業的八大理由(2)
2010-07-15 10:36:28清華招生網
基礎寬厚 通才教育
清華各文科院系均實行“通識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按院系招生、按大類培養”。經濟管理學院在本科招生中分“經濟與金融(國際班)專業”和“工商管理類”(含會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兩個專業)進行招生。大學的前兩年為全院基礎平臺課,大二下學期開始分三個專業培養,學生通過雙向選擇確定自己的專業;在人文社科學院則更容易看到各個專業的交叉、共融,“大文科”的發展理念已經成為清華人文社科學院相比于其他院校最為鮮明的特色之一。招生以“人文科學實驗班”和“社會科學實驗班”進行,學生入學前兩年不分專業,注重經典研讀、廣開名家系列講座,幫助學生打下扎實、寬廣的學科基礎,了解學科前沿的發展趨向。到大三,人文科學實驗班的同學可以選擇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三個專業方向;社會科學實驗班的同學可以選擇社會學、經濟學和國際關系三個專業方向。實驗班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充分廣闊的空間。
中西融會,國際視野
為了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拔尖人才,清華文科院系通過引進國際化的師資隊伍,加大學生海外交換項目、開設英語教學課程,為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創造條件。經管學院經濟與金融專業50%以上的本科課程采用全英文教學,50%以上的本科生本科期間有機會到海外大學交換學習,學院和全球72家知名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進行為期一個學期(學費互免、學分互換)的交換學習;法學院在國外獲得學位的比例,以及在全世界前100名大學當中取得博士學位的教師數在國內法學院當中是最高的,法學院還是國內唯一一家開設英美普通法系列課程的法學院。此外,法學院還與美國哈佛、杜克、密歇根等法學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定期派師生互訪,30%以上的本科生有赴海外交流或學習的機會;新聞與傳播學院的英語/雙語課程教學在全國名列前茅。目前學院外國留學生已占本科生總規模的1/5,留學生與國內學生共同學習和生活,提高了學生們的國際交流能力。
重視實踐,本土情懷
清華文科應該培養怎樣的人才?清華的文科生不僅應具有思辨能力、國際視野,更應深入基層、了解國情,具有實踐的能力。2005年,由新聞與傳播學院二年級本科生李強在寒假社會實踐期間撰寫的《鄉村八記》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并得到了溫家寶總理的批示,認為“一位二年級的大學生如此關心農村,實屬難得。從事新聞事業,我以為最重要的是要有責任心,而責任心之來源在于對國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熱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觀察、用心思考、用心講話、用心作文章”。由學院新聞四班全體學生參與采寫的系列報道《在京創業的河南人》獲得第十七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河南省新聞一等獎;法學院在國內法學教育界率先開展模擬法庭訓練,設置法律診所課程;經濟管理學院連續多年組織大二全年級師生參與大型農村實踐調研活動,收集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已出版《清華經管學院本科生中國農村金融問題調查文集》、《中國農民故事》等多本調研專集。
深造就業,前程似錦
由于清華文科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頗具特色,使得文科畢業生無論是繼續深造還是就業,發展前景廣闊。經濟管理學院每年超過一半的畢業生選擇赴海外或在國內繼續深造,海外院校多為哈佛、耶魯、斯坦福、牛津等世界知名院校,就業的學生主要加盟金融、經濟、咨詢、信息技術、電信等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要影響的行業和部門;人文學院2007 年70%以上的學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參加就業的學生也多赴外交部、新華社、科技部等國家部委和重點企事業單位工作;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畢業生繼續攻讀研究生的比例在全國新聞傳播院系中名列前茅。參加就業的學生中,每年70%以上的學生進入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工作。
相關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