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地球的宇宙環境 思維過程
來源:地理港灣 2010-07-05 10:32:44
一 宇宙
1.主干知識
(1)宇宙中有各種形態的物質,如星云、恒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等,統稱天體。
(2)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體。
(3)各種天體受彼此間的引力作用而相互繞轉,構成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
(4)人類認識的宇宙范圍在不斷擴大。
2.思維提示
(1)天體的概念:宇宙是物質的,宇宙中有各種形態的物質。宇宙間物質的存在形式,統稱天體。
天體的大小、質量、光度、溫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別。天體可以分為自然天體和人造天體兩大類。
天體
(2)天體系統:宇宙處于不斷的運動和發展之中。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目前,人們認識到的天體系統,從小到大排列,有以下幾個層次:
地月系:月球繞地球公轉,構成地月系。月地平均距離為38.4萬千米。
太陽系:地球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體等天體圍繞太陽公轉,構成太陽系。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占有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冥王星是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它的軌道直徑約為120億千米。
銀河系:太陽和千千萬萬顆恒星又組成龐大的恒星集團,稱為銀河系。在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恒星有2000多億顆。銀河系主體部分的直徑約為8萬光年。
河外星系:銀河系以外還有許許多多同銀河系規模相當的天體系統,稱為河外星系,簡稱星系。用目前最大的望遠鏡,可以觀測到數以十億計的星系,其中離我們最遠的估計為150億~200億光年。
總星系:天文學上把銀河系和現階段所能觀測到的河外星系,合起來叫做總星系,這就是目前我們能觀測到的宇宙范圍。
(3)人類對宇宙認識的發展:人類對宇宙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古代自然哲學所討論的天文學的宇宙,不外乎大地和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