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報考勿以錄取分數高低來判斷專業冷熱
2010-05-17 13:46:36新聞晨報
肖建英 杜佳雯
考生填報志愿選擇專業時,不可能去調查社會上究竟需求哪一類人才,因此對他們來說,判斷一個專業的“好壞”,唯一的標準就是看錄取分數。
也有家長以就業去向作為判斷標準,如果去向都是高薪的外企就是熱門專業,比如經濟、金融、統計,如果去向都是國企或者科研單位,而不可能是外企的就是冷門專業,比如力學、飛行器設計與研究、航空航天專業。更有家長簡單地以分數高低來判斷專業冷熱,錄取分數高的就是熱門專業,錄取分數低的就是冷門專業。
但事實上,每個專業的錄取最低分數線,是由招生計劃數和報考人數來決定的,有些專業招生人數少,分數就自然上去了。因此單純以錄取分數高低來判斷專業冷熱,很可能會給學生帶來誤導,甚至會影響學生正常報考有興趣的專業。
調查:熱門專業“滯銷”
根據調查,現在的計算機、金融、會計、法學等專業畢業的學生,在就業市場上并不吃香,但這些專業往往都是各大高校的招生“大戶”,比如法學、經濟學等熱門專業在全國高校內專業點的設置,近四年里已經增長了近一倍。還有那些已經設置了這些專業的高校,近幾年來更是逐年擴大招生規模。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畢業生就業的競爭。
總結:興趣還是關鍵
專業的冷門熱門其實是相對的,對于學生來說,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就是熱門專業,這樣才有學習的動力,否則勉強學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既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浪費教育資源。幾乎在每所學校,每年都有從金融、生命科學等熱門專業轉到中文、歷史等所謂“冷門”專業的學生。
建議:關注新專業
考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不妨關注從各地高校的新增專業來分析市場人才的需求。每年,教育部都會公布高校新設置或調整的專業,這些新專業大部分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支柱、新興產業密切相關,大都屬于目前或將來人才市場上的熱銷、緊缺人才培養領域。因而新增專業透顯露的緊缺人才趨勢圖可成為考生和家長選擇專業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