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講述: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習過程
2010-05-04 17:22:33新浪教育
(選自《高考專業介紹與報考指導》主編洪傲,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剛進大學時,大家對大學和專業都是陌生的。學院推出了專業入門講座,專業教授親自主講各個課程的學習方法和難點,對我們棘手的問題做一一解答。我們的專業泰斗,已經離休多年的何伯森教授每年都會舉辦專業講座,對專業的發展、學習到就業做系統的講解。何教授曾在伊拉克作為技術顧問參加了伊拉克北部 DIBBIS大壩的重建工程,主要負責技術與合同管理。DIBBIS大壩是一項典型的國際工程,參與方眾多、情況復雜等。它早期由英國公司設計,德國公司施工;輸水灌渠又由蘇聯公司設計,南斯拉夫公司施工;后來又由法國公司修了灌渠攔沙堤和泄水自動控制系統。由于管理失誤,大堤被洪水漫溢沖垮,招標重建,最后中水公司中標,總承包DIBBIS大壩的重建工程。何教授主要負責項目的“技術外交和經濟外交”,即項目的技術談判、合同管理、變更、索賠和新項目的投標報價,在項目實施的一年中,經歷了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何教授說,工程項目管理人員不僅要有扎實的技術理論基礎、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還要有廣博的管理知識、靈活的經濟頭腦和高水平的英語交往能力。特別是一次,何教授參加了同伊拉克業主、咨詢工程師的談判,你來我往,唇槍舌劍,極為激烈。會后,何教授對伊拉克業主和咨詢工程師說,“今天你們面對的是一個我,十年之后我的學生將回來和你們一比輸贏!”十年后,很多天大的畢業生在國際承包工程項目第一線工作,去伊拉克做工程項目的同學也很多。
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都是教授和副教授親自講授,教學水平是很高的。特別是很多教授都有工作實踐,在國際工程這個方向上,老師們都直接參與或間接參與了很多國內國際工程運營管理,比如西氣東輸、鄭西鐵路等大型項目。我們的課堂教學有很多鮮活的工程實例,老師們講述了很多工程經歷,這些經歷非常寶貴,課堂吸引力也大,從來就沒有同學逃課。國際貿易與實務的老師曾經參加過某工程公司建設約旦國王王宮的工程項目,在課堂上常會講起自己的經歷。在項目中她主要負責合同采購和商務考察工作,王宮的豪華和宏大需要面向全球采購設備和材料,特別是中東靠近歐洲市場。項目中,去法國、英國考察也就成了他們的日常工作,領略各國文化和風土人情,對市場進行接觸和深入分析,也算是圓了大家周游各國的夢想。但是風險也常常存在,中東海灣地區政局不穩定,局部戰事時有發生。有一次他們公司所屬的一艘采購運輸船剛剛駛入海灣某海港的時候就發生了兵變,戰艦就在他們周圍開炮,爆炸聲充斥著空氣,而且炮彈隨時都會落在他們的貨船上,危險程度可見一斑。
實踐與理論結合是本專業的一個特點。每一個方向的主導課都會有課程設計和現場實習,內容多為實際工程項目。比如估價課程設計、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專業軟件P3課程設計、測量實習、施工現場認識實習等等。這些課程能夠讓大家到現場感受施工現場的氣氛。雖然大多數人畢業后的工作都與合同和商務有關,不需要去現場,但是通過現場實習,我們了解到現場布置有生活區、加工區、施工區域等,所有的施工機械都要按需按序進場和施工。對于我們的造價管理也有了深入的認識:鋼筋具體彎曲到什么度數最佳,現場的邊角料如何處理,現場空間的大小布置等有親歷的經驗,在做造價的時候就有了直觀的感覺。這些實踐能讓我們實實在在的掌握理論知識,而不是學完就忘,死記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