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什么樣的人才?
2010-05-04 16:35:31新浪教育
(選自《高考專業介紹與報考指導》主編洪傲,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國際貿易專業主要培養四個層次的畢業生:熟練的貿易業務操作員、貿易理論及政策的解讀傳播者、貿易政策的制定者以及貿易理論宗師。
絕大多數貿易專業的同學都會做熟練的貿易業務操作員。貿易業務操作員是指那些熟悉貿易流程,為企業達成外貿交易提供服務的人員。例如,企業商務談判中熟悉貿易條款,能為企業選擇合適的交易方式的人員;為企業提供包括訂立運輸合同、租船訂艙、貨物運輸及裝卸、出口報關報檢等服務的貨物代理;通過了國家報關員資格考試,幫助企業順利通關的報關員;熟悉信用證流程,能正確審單、制單完成信用證結算的人員等。如果一家企業到國外去進行商務談判,主談人肯定是這家公司的領導,談判人員至少要包括一個技術人員——處理各種技術問題;一個財務人員——合理分析價格;以及一個貿易人員——具體負責合同交易條款。可以看出這一類人才都是接觸最基本的實際業務,要求能夠熟悉并完成某一個或某幾個貿易流程,各單位對這類人才的需求量是最大的。
貿易理論及政策的解讀傳播者是指高校的教師、研究員、國家貿易政策解說者等。現代國際貿易理論起源于西方,約束交易的法規慣例也大多是由國際商會的機構制定的,將這些內容引入國內就需要有專門的人員進行分析介紹。2007年國際商會頒布了《UCP600》(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就需要有學者先對這一慣例進行逐條解讀,并比較其與《UCP500》的區別,然后在此基礎上對實際業務員進行培訓,使他們快速掌握并運用這一慣例。像海爾等大型企業更關注對國家貿易政策的解讀,他們會及時調整企業戰略,保持其行業內的領先地位。
貿易政策的制定者一般指在國家政府機關或民間行業組織內制定對貿易方式產生影響的政策法規的人員。例如,有人說中國的入世是政府入世,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確實如此,因為中國政府的入世承諾并不能直接影響企業對外貿易活動,而是要通過對國內相關法規的修改和制定才能直接約束企業行為,這一過程就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貿易理論宗師是對中國的貿易現狀有深刻了解,在一些方面提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獨到見解,作出理論創新,在國際上有一定的話語權,并最終形成自己的貿易理論體系。中國現在是一個沒有大師的年代,這是一代人的悲哀。21世紀究竟是不是中國人的世紀?至少中國的國際貿易在國際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應該在貿易方面出現理論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