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重點中學老師指點高考地理復習
2010-04-23 14:55:03杭州日報
從五個例題看有效復習
耿文強(杭州第四中學)
一、以“簡單問題”為原型
解剖認知結構
建構模式是探究地理基本原理、過程、成因及規律的基本方法,在學習過程中巧妙設計一些“簡單問題”,如熟知的常識問題、承前啟后的基礎知識等,通過解決這些“簡單問題”,解剖認知結構,促成自主“建模”。
例1.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原型:當太陽直射赤道時,北緯1°正午太陽高度是89°。
推論依據:因為兩地緯度相差1°。
解剖思維過程:提取信息(信息1——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或赤道正午太陽高度為90°,信息2——北緯1°正午太陽高度是多少)→分析問題(根據 “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的已有知識,得知北緯1°正午太陽高度比赤道低,而赤道與北緯1°相差1°)→結論(北緯1°正午太陽高度為 90°-1°,為89°)。
推論:某地正午太陽高度=90°-某地緯度與直射點緯度之差,計算公式為:H= 90°- |α±β|。
二、以相關學科原理為原型
促成理性思考
利用已儲備的相關學科知識,啟發理性思考,利于把握地理規律的本質,提升對地理原理運用的遷移能力。
例2.地球表面上兩點間最短距離判斷
原型:立體幾何知識——球面上兩點間的距離以大圓劣弧最短。
判斷:地球表面上兩點之間的距離是球面距離。
解決問題:分別判斷同一經線上、赤道上、南北半球同一緯線兩點之間最短距離走向應如何選擇?
推論:依據“示意圖”可以分別得出。
三、以生活常識為原型
尋求內在規律
當地理問題與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最能激發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并激活思考與創造的靈感。在復習中可借助熟悉的事物作為“原型”,與教材聯系起來去啟發思考地理規律和成因。
例3.根據日出(日落)地方時推斷一天中的白晝長度
原型:一天中正午地方時為12點,上午與下午時間長短一樣。
推論:一天的白晝長短=(12-日出地方時)×2 或(日落地方時-12)×2。
四、以比較問題為原型,探究問題實質
地理知識中有很多表面形式相似的內容,同學們往往容易混淆,要消除這類錯誤可通過比較問題為原型進行對比,探究問題實質。
例4.果汁加工工業與普通飲料工業布局指向分析
原型:原料保鮮要求很高,不適合長距離運輸的工業布局需要指向原料產地;原料使用量小(或部分原料分布廣泛,容易獲取),產品運輸成本高的工業布局需要指向市場。
比較:果汁加工工業與普通飲料工業主要生產原料的分布(集中分布還是普遍分布)和原料特征(是否有比較高的保鮮要求,運輸是否方便)有何差異?
果汁加工工業——原料分布集中,保鮮要求很高,不適合長距離運輸;普通飲料工業——原料主要是水(普遍分布);各類飲料添加劑使用量小,適合長距離運輸。
推論:果汁加工工業適宜布局在原料產地附近,為原料指向型工業;普通飲料工業適宜靠近市場布局,為市場指向型工業。
五、以普遍規律為原型,把握解題方向
地理環境由自然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兩大部分組成,其發生、發展有著客觀規律,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因此在復習時要注意具有宏觀視野,把握普遍規律(有的規律盡管目前可能無法完全認知和理解,但需要記住),尤其是人文地理學習中的一些問題更是如此。
例5.東京城市化過程目前處于高級階段還是衰落階段
原型: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表現和必然結果;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高(處于成熟階段),城市發展與環境關系相對協調。
推論:東京屬于發達國家城市,城市化水平高,與環境關系較為協調,故處于高級階段。
說明:此題目屬于浙江省2009年文綜高考選擇題第8題,屬于典型的簡單題,但部分同學卻判斷為“衰落階段”。究其原因有:(1)湘教版教材中介紹發達國家城市化發展的三個階段分別是早、中期階段和成熟階段(沒有明確提出過“高級階段”);(2)部分學生被“發達國家城市中心區‘衰落’”、“城市病”等局部問題所干擾。故而在“高級”與“衰落”兩者間猶豫不定,出現錯選的情況。這是典型的“死記硬背”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在高考復習中同學們一定要努力形成宏觀思維,這樣才能把握正確的解題方向。
不同知識點的復習策略
韓玉清(杭州市西湖高級中學)
對于不同部分知識內容,復習策略應有所不同。(1)自然地理:① 理解自然界物質運動的基本原理;②運用整體性觀念,把握自然地理要素間的內在聯系;③強化知識應用,學會方法總結。(2)人文地理:①全面梳理和整合考點,把握主干知識內容;②設置系統全面的復習專題,訓練地理知識應用能力;③構建地理問題知識模型,把握地理要素的內在聯系;④構建地理問題論述框架,學習地理信息的提取、判斷和反思能力,訓練地理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3)區域地理:①正確判斷區域空間位置;②結合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區域特征;③用聯系、綜合和可持續發展的觀點,認識和評價區域問題;④構建區域地理背景框架,形成重點區域的素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