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政治熱點:關于中美貿易爭端
來源:天利淘題 2010-03-26 14:23:49
【爭端始末】
2009年4月20日 應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申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對中國輸美輪胎發起特保調查。
6月18日 ITC 6位委員以4:2的投票結果認定,中國輪胎產品進口造成或威脅造成美國內產業的市場擾亂。
6月29日 ITC建議對中國輸美乘用車與輕型卡車輪胎連續3年分別加征55%、45%和35%的特別關稅。
7月17日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代表美國政府,在北京與中國政府就ITC提出的救濟措施建議進行磋商。
8月3日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組成產業代表團,赴美進行溝通,進一步宣傳中方立場。
8月中旬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鐘山率團赴美,就輪胎特保案與美國有關部門進行交涉。
9月3日 輪胎特保案建議被呈交至奧巴馬。
9月12日 奧巴馬宣布對中國進口輪胎實施限制關稅。即在4%的原有關稅基礎上,在今后三年分別加征35%、30%和25%的附加關稅。 這一特保措施將于9月26日正式生效。
9月14日 中國正式就此啟動了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提出磋商要求是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的第一步。磋商期一般為60天,如果通過磋商仍無法解決爭端,則中方有權采取第二步行動,即要求世貿組織成立專家組就美方措施展開調查并進行裁決。
商務部啟動對美部分汽車、肉雞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審查程序,專家分析認為,這是美國政府違反世貿組織原則對中國輪胎采取特保措施后,中國被迫采取的反制措施。
【角度分析】
自金融危機以來,新貿易保護主義風頭日盛,由于訂單數的減少、就業的下降,貿易保護已經成為一個趨勢了。
貿易保護的結果將是一場“雙輸”。對中國來說,特保案涉及20余家輪胎企業,大約10萬人可能受到影響。對美國來說,受影響的從業人員將近10 萬人。
其更大的危害性在于多米諾骨牌效應,其他WTO成員仿效美國遏制和限制中國產品出口的糟糕跟風潮不僅限于輪胎行業,如德國太陽能企業日前開始對華太陽能電池板進行反傾銷調查。這一系列事件使中國出口環境惡化。
特保案也給中國輪胎業敲響警鐘,因為特保案涉案輪胎主要是一些低端產品。輪胎業要想挺直腰板,關鍵還應整合資源,研發一些高端產品,加強自身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地位。
從政治常識角度分析:
1、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的變化。貿易爭端反映國家間利益的沖突。美國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實施貿易保護措施,中國積極采取反擊措施,都是在維護國家利益。
2、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頻繁的貿易磨擦表明國際競爭激烈化。
3、國際組織的作用。充分利用世貿組織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解決貿易摩擦,協調兩國經濟關系。
4、國家的對外職能。中國政府及有關機構積極斡旋,創造有利于我國發展的國際環境,充分體現了國家的對外職能。
5、和平和發展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加強經濟合作不僅有利于各國共同發展,也有利于國際新秩序的建立。美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對世界經濟的復蘇無益。
從哲學角度分析:
1.聯系是普遍的和客觀的。輪胎“特保”殃及國內企業生產和銷售及10萬工人的生活,并可能引起其他WTO成員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仿效美國遏制和限制中國產品出口,造成災難性后果。我國政府和企業充分認識到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積極研究應對,力爭圓滿解決問題。
2.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本案件的發生既有國際的原因,金融危機下新貿易保護成為趨勢和背景,而國內輪胎企業的低端低價產品成為經濟紛爭的焦點,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國內企業練好內功,調整產品結構,研發一些高端產品,會加強自身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地位。
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們要全面地看問題。輪胎“特保案”會對中國相關行業造成很大的沖擊,但同時也是一次警示,一次整合提升的機會。
從經濟常識的角度
1、 對外交往要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則。美國違反世界貿易原則,單方面決定向中國輸美部分輪胎征收懲罰性關稅,違反了這一原則。
2、應對經濟全球化,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
3、我國政府要做好宏觀調控,維護公平貿易的秩序,要有經濟安全的防范意識,積極應對別國的反傾銷,學會利用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維護自己的權益。
4、我國的企業應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科技,增加產品附加值,打造知名品牌,增強產品競爭力。
下頁內容提示:試題練習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