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填報技巧問答
2010-03-05 14:21:01化學工業出版社
填報志愿技巧問答
【問】填報志愿必須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1)祖國和社會需要的原則
首先要遵循社會需要的原則,這是考生必須面對的客觀社會現實。當考生的主觀意愿與社會需求發生矛盾時,應首先考慮社會需求。因為人的興趣、愛好是可以培養和改變的。青年人的性格可塑性很強,而社會需求則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其次,服從國家的需要,保證國家對人才的急需,這是招生工作的基本原則。考生選報志愿應從這一基本原則出發,把個人的理想、前途和國家的需要緊密結合起來,以振興中華為己任,為祖國的繁榮而奮斗。擯棄各種世俗偏見,踴躍報考國家急需的專業,這是祖國的需要,人民的期望。
21世紀特別是進入世貿后我國急需的人才主要有以下種類:以電子技術、生物工程、航天技術、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從事高新技術的高級科技人才、信息技術人才;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農業科技人才;環境保護技術人才;生物工程研究與開發人才;國際經貿人才;法律人才;旅游人才;談判人才。隨著國家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今后10年,國家將集中力量,在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和重要原材料工業方面,建設一批重點工程,同時要根據市場需求,振興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和建筑等技術產業,以帶動整個經濟的增長,還要積極發展第三產業,以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為基礎形成合理的布局和結構。
目前,祖國的各行各業需要千千萬萬各類專門人才,農業、師范、水利、地質、礦業、是由等方面的人才也是國家所急需的。農業是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家自主的基礎。我國平均每年都要增加50億公斤以上的糧食,才能為新增加人口提供生存條件。開發和發展我國農業的關鍵是人才。目前活躍在農業第一線的農業科技隊伍,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不能適應農業發展的需要;林業的天地是廣闊的,我國林業正處在高科技、深開發的新階段、迫切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偉大的綠色事業向著有知識、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張開懷抱;地礦產業部門,為適應地質、礦產事業發展的需要、這類專業的院校設立了"地質獎學金",鼓勵學生報考;軍事院校擔負著為人民解放軍各軍、兵種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任務,為實現國防科學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是當代青年的光榮和自豪,是青年一代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這個職業,是人類社會最古老而崇高的職業之一。近年來,黨和政府在尊師重教、提高教師地位、改善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利措施,教師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已得到了改善。
(2)尊重個人特長和興趣的原則
選報高考志愿,是考生選擇今后從事某項職業的開始。首先,要根據自己的愛好,確定喜歡什么專業。其次,注意自己的特長,選擇今后能充分發揮自己才能的志愿。興趣是成功的前提,成功是熱愛的結果。一個人只有多自己從事的職業有著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地、創造性地學習和工作,以達到較深的造詣和取得顯著的成就。相反,一個人對自己的專業或工作毫無興趣,即使聰明能干,但缺乏主動追求成就的熱情,同樣不可能在本專業有所成建樹。但是在填報志愿過程中,有些考生忽視了自己的志趣和特長,盲目跟風選擇志愿,結果不但給國家造成人才浪費,而且個人也陷入痛苦之中。
尊重考生的興趣和特長,是指導考生選擇高考志愿的原則之一。總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與才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不足。如果你選準了符合你的素質和特長的志愿,經過長期的奮斗,就能較順利地獲得成功。如果你沒有選對適合你素質和特長的志愿,你的才能就可能受壓抑,有可能被埋沒。
(3)家庭經濟可行性的原則
上大學必須繳學費。目前,考慮到我國的實際情況,高校收費標準只是收取部分培養費。但每個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費用,對處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考生來說,負擔仍是較重的。據估算,每個大學生每年學習、生活基本費用在10000元以上,最高超過20000元。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必須考慮自己的家庭經濟情況。
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考生,可以選擇:①能夠爭取到獎學金、助學金的專業,如農業、林業、地質、師范等專業,這些專業一般都在《招生專業目錄》中注明獎學金的項目要求和數額。②可以根絕有關規定選擇定向招生專業,這些專業的學費一般都比較低。③若身體條件復合要求,則可考慮選報軍事院校或專業,這類院校、專業錄取的新生可享受軍人待遇,生活費用由國家補貼。④可以考慮選擇收費標準較低的落后地區院校,落后地區院校收費標準,生活費用較低。
為了幫助、支持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各高等學校逐步建立起各種類型的獎、貸學金制度:①與就業部掛鉤的優秀學生獎學金,用于獎勵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品學兼優的學生。②建立與就業掛鉤的國家專項獎學金、專業獎學金和單位獎學金制度(即在校就讀時享受此類獎學金,畢業后就業要按指定行業或地域就業)。③貸學金制度。對家庭經濟困難而又沒有另卻國家和單位獎學金的學生,入學后可通過學校申請領取貸款(貸款主要是在畢業前分期償還,也有在畢業后若干年內償還的)。④勤工助學制度。即在校園內外,為學生提供或協助學生進行有報酬的勞動,以幫補學費或生活費用支出。各高校指定的獎、貸學金數額各有不同,考生可登錄學校網址,了解各學校的詳細情況后,再選擇填報。
(4)個人愿望與高考成績相一致的原則
考生要能夠被高等學校錄取,必須做到選擇的學校、專業志愿的錄取分數與個人高考成績相一致。在選擇填報志愿時,必須根據自己的高考成績,合理定位,從本人高考成績出發,結合個人興趣、特長、選擇適當的學校與專業。千萬不要片面地強調個人的興趣愿望,不考慮本人高考成績,脫離實際地"低分高報"。如果"低分高報",就可能會使自己失去被高校錄取的機會。當然,也不必要"高分低報",如果這樣,也可能會喪失好的機會。考生應該首先清楚自己的高考成績能在全省所處的大概位置,進而估計在全省的位置,比較準確的確定自己選報的學校、專業。
(5)符合個人身體條件的原則
每年高校招生,除考慮考試成績外,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考生的身體素質,考生身體條件成為高校錄取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少考生因不了解自身的身體受限情況,盲目的填報"熱門"、"感興趣"的院校或專業。如色弱、色盲考生填報醫學類、計算機類專業等。這些考生不但不會被有關院校錄取,反而會因"時間差"、"志愿差"而錯過被適合的院校、專業錄取的機會。有的考生則明知自己身體有缺陷,在體檢時,采取弄虛作假的做法。這些考試即使僥幸被院校錄取,但入學復檢時,因查出不適合就讀所錄取的院校、專業而被退學。因此,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務必了解自己的體檢結果,并實事求是地根據體檢狀況選擇填報院校和專業,切忌不合實際報考和弄虛作假。
(6)權益與風險相結合的原則
近年來,不少考生在填報志愿時過多的強調自身的權益,極少甚至不注意填報志愿的責任和風險。有的考生"低分高報";有的考生不考慮自身身體條件,不切合實際幾種報考受限制的院校、專業;有的考生甚至認為只要上線,招生部門都必須包錄取等等。原則上,每一批的志愿(包括學校和專業志愿)應按照從上而下順序,形成比較理想(較熱門)到比較不理想(較冷門)的合理層次。從2008年和2009年考生填報志愿的情況看,有兩種現象須引起考生及家長注意。①部分考生志愿呈現"保守型"。這些考生成績較高,但在參閱往年一些"熱門"高校時,覺得風險較大,特別是分數處于邊緣的考生,容易患得患失,填報院校志愿往往是降低一個檔次填報。②部分考生志愿"趨向性集中"。大家都認為往年上線考生較少的高校,幾年同樣會少人報考,因此大家往往"不約而同"填報往年"冷門"高校,從而使"冷門"高校變成"熱門"高校。這兩種情形,目前任何人都難以把握。
【問】影響填報志愿的主要三個因素是什么?
影響填報志愿的主要三個重要因素:地域、學校和專業。
(1)地域
通過錄取統計數據可以發現,北京考生的志愿首選北京,其次是北京周邊地區,再次是沿海發達地區,最后才是西部和不發達地區。這就形成一種現象,即同類學校錄取分數因為地域的原因有了微弱變化,在京院校錄取分數最高,因地域不同依次降低。
(2)學校
各校辦學時間、隸屬關系、辦學特點、服務對象的不同,學校各具特色。一般將985、211及綜合類重點大學和具有行業特色的重點學校劃為本科第一批,將一般本科大學劃分為本科二批,將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本科劃為第三批,將職業類院校劃為專科批次。考生可根據個人實際重點考慮相應批次的學校。
(3)專業
重點大學不是唯一選擇,一般性大學也有自己的強勢專業,行業類學校的專業特色就更加明顯,在其專業領域內的知名度往往也很高。在學科建設上,很多學校特色鮮明。學校的基本情況和專業特色可通過學校網站及考試院高招辦匯集的學校招生章程中查詢。
根據這三個要素,建議考生采取排減法來確定自己的志愿。簡單地說,模擬考試成績排名靠前,平時學習成績優異,心理狀態好、身體條件允許和職業志向明確,興趣愛好廣泛等綜合因素都具備的考生,可以選擇地域、學校、專業三個要素的綜合,就是可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地域和地域區內所喜歡的學校以及學校內所喜歡的專業。如果評估自己在全市排名中屬于前列,但三個要素都滿足有風險,就可以降低其中一個要素的比重,保險系數就會大大增強。如放棄地域選擇保名牌大學和專業,放棄批次選擇保地域和專業,放棄專業選擇保地域和學校,或放棄兩項保一項都是值得考慮的事情。要有失才會有得,這樣才可以保證自己在高考填報志愿時有的放矢,增加成功率。
【問】填報志愿時應預防哪些心理問題?
(1)自負:有的考生認為自己分數高,報什么學校都行,結果往往是報了某名牌大學卻沒有被錄取。
(2)沖動:有的考生看周圍同學報好學校,自己就沖動跟著報好學校,而不顧自己會不會被錄取。
(3)攀比:攀比心理常常表現在成績相同或相近的同學之間,也與嫉妒心理有一定的關系。
(4)依賴:有的考生認為考試歸自己,填志愿歸父母,父母讓考生報什么就報什么。
(5)自卑:有的考生自卑心理,又可能自閉,報志愿可能過低。
(6)僥幸:有的考生誤認為填報志愿是碰運氣,存在著嚴重的僥幸心理。
(7)恐懼:有的學生一提起填報志愿心里就緊張,想想這是自己一輩子的事情,志愿填報不好,就可能影響到自己的一生,非常害怕。有的考生則是一聽說填報志愿就心里發慌,甚至腦子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