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專家、老師齊上陣:應屆考生四問平行志愿
2010-02-03 09:26:27信息時報文章作者:薛冰 周文 梁健
2010年廣東省高考也將實行“平行志愿”昨日消息一見報,立刻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這個醞釀數年的新政實行后,考生、家長、各大高校招生辦負責人如何看待?昨日,記者連線了相關人士。
考生:敢報自己想報的志愿了
廣雅中學高三的陳同學稱,實行“平行志愿”,同學們就可以填報自己原來“想報而不敢報”的學校,這樣一來可以促進同級別學生之間的競爭,另外也不會出現該校09屆的情況:本可考進浙大和復旦的尖子生,因為要保底而紛紛填報中大等本地重點大學的情況。
“‘平行志愿’將加劇學生對同一批院校的競爭,比如高分學子都填報高等學府,那就加劇了清華、北大等大學的競爭”,陳同學認為,“平行志愿”終究利大于弊,因為加劇競爭總比由于不敢填報而考不進好大學好些。
老師:靠填志愿技巧行不通了
面對“平行志愿”的首次實施,不少中學的老師都感到高興。廣雅中學教導處副主任何智稱,平行志愿最好的地方就是同一招錄分數等級的高校志愿可以放到同一批次,同樣成績獲得的選擇機會比非平行志愿情況下翻番。
此外,每年都有很多分數靠近心水高校錄取估計線的學生很“糾結”,博吧,怕一掉就掉到底;不博吧,萬一爆冷那自己腸子都悔青了。平行志愿實行,只要第二志愿稍低一點就行,起碼不會被第二志愿其他同層次高校“拋棄”。
不過也有老師指出,平行志愿可能會推高錄取分。“以往由于技巧運用得好,都有低分考進好學校的情況,只要志愿排列組合得合理就行,但平行志愿就是按分數高低逐個考生選,因此這種情況基本不會出現了。
高校:與考生水平更加對應了
“平行志愿”有可能導致強校更強、弱校更弱。對于同一批次中的一些中、下等級的院校來說,很難吸收到高分考生。某高校招生負責人認為,知名高校幾乎一網打盡優質生源,二三流學校幾乎只有掃尾的份兒,高校的兩極分化將不可避免加速進程。
對此,廣東省市招生部門負責人指出,平行志愿的推行,使學生學業水平與相應高校社會公認度相對應,高校和考生達成“雙贏”。由于高校實力與錄取考生學業水平較為接近,避免了實力過強的考生和實力過差的學生進入學校所產生的不必要的問題,有利于高校教學組織管理。
考生有四大疑問未解
問題1: 被退檔會否掉得更低?
按照廣東的錄取投檔規則,一般都以1∶1.1~1∶1.2投檔,也就是說有一到兩成的考生被退檔。在傳統錄取的情況下,志愿優先被退檔也情有可原,但是在平行志愿下是分數優先的,退檔的考生可能比部分考生分數都高,但是部分考生因為填報志愿恰當已被錄取。這樣退檔考生就會跌到第二批,如何才能夠做到更公平呢?
問題2: 會否變考前填報志愿?
在眾多實行平行志愿的省份都是考前填志愿的,但是廣東去年是實行考后填報志愿的。那么今年是否會重返考前填志愿呢?記者征詢了曾被征求意見的專家,都認為將照常實行考后填報志愿,但是具體還要等待細則公布。
問題3: 志愿級差是否也取消?
在傳統的填報志愿方式下,不少學校都設置了級差。如中大、華工等高校一般都在第一志愿錄滿,因此對于第二志愿才填報的考生一般會先減去20~30分再和其他學生一起排隊。
但平行志愿就不存在“級差”一說了。假使同時報中大、華工,分數又在兩者之間,那么去不到中大也有機會去到華工。如果某個學校有級差,不光難以“平行”,而且也會導致學生不敢報考。不少高三老師估計級差不會存在。
問題4: 不同組合會影響錄取?
有的學生認為,在平行志愿之下,三個志愿的不同組合會影響錄取。對于成績較好的考生來說,三個志愿都選取同一層次的學校可能更加容易命中,不會高分低錄。但是對于成績一般的考生來說,以“中大、廣外、華農”這樣的組合是否會比“中大、華工、暨大”這樣的組合,更加保險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