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二輪復習:中國近現代外交史專題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14-02-08 17:30:05
中國近現代外交史專題
注:囊括大綱版和新課標版。本專題含知識歸納、規律小結、熱點冷點、高考題例、新題預測五個系統而實用的構成部分。
一.知識歸納
(一)大綱版
1.鴉片戰爭-新中國成立:被動開放
(1)晚清外交:第一次鴉片戰爭使中國領土、貿易、關稅、領海、司法等主權受破壞,中國開始淪為半殖半封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使外國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外國公使進駐北京,成立總理衙門專管外交、通商和洋務事宜。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國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來,但不準外國人干涉中國內政。《中法新約》第一次使列強取得了對華資本輸出特權。《馬關條約》使眾多列強可向中國輸出資本,列強掀起了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的瓜分狂潮。維新派希望列強支持中國變法。義和團運動以"滅洋"為口號盲目排外。《辛丑條約》劃東交民巷為使館區,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半封社會。
(2)南京臨時政府外交:南京臨時政府發布《告各友邦書》,幻想以承認不平等條約繼續有效來換取列強對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袁世凱在帝國主義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統治大權并最終篡奪了辛亥革命勝利果實,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條"來取得日本對其稱帝復辟的支持。在十月革命影響下,中國走上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道路。中共的成立、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實現,都與蘇聯和共產國際的幫助有關。大革命時期,1925年五卅反帝愛國運動高潮,為北伐戰爭準備了群眾基礎。
(4)南京國民政府外交:蔣介石在帝國主義列強支持下發動政變,篡奪了大革命果實,并發動了反共反人民的內戰。國共對峙時期,國民政府"改訂新約運動"基本實現了關稅自主。抗戰時期,英美蘇等國譴責蔣介石破壞中國抗日大局,英美等國取消了在中國的治外法權(領事裁判權)。解放戰爭時期,美國實行扶蔣反共政策,企圖實現控制中國、稱霸全球的戰略目標。
點擊下載全部:高考歷史二輪復習:中國近現代外交史專題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