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被邊緣化 語文成了高考“最后一課”?
2010-02-01 09:51:48北京晨報文章作者:王牧
據1月24日《長江日報》報道,上海市同濟、華東師大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測試密集舉行,考生人數逾萬。有4所高校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語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數學和英語兩科。據一位高校招辦老師解釋,自主招生之所以考英語不考語文,是因為英語有利于學生的學科發展,英語不好往往沒有前途。
支持
節約了招考成本
語文是中華民族的母語,也是其他各學科的基礎,因此語文是我們的必修課。但是,必修課并非是必考課。譬如高校自主招生,相比普通高考具有本質區別,主要是側重于選拔專業人才,特別是招收理科學生,就根本沒有必要考語文。這是因為,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考試其他學科,一樣可以檢驗考生的語文能力。如數理化的部分考題,就是直接用文字回答的;特別是一些解析題,既考查了考生分析判斷問題及邏輯思維能力,又檢驗了考生用中文闡述事件的水平;就是英語考試,英譯漢等也占了試題的很大比重。可以說,考試其他學科,也間接考試了語文。
由此可見,不再單獨考試語文,既避免了重復考試,節約了教育資源、特別是節約了招考成本,又減輕了考生的學業負擔及應考壓力;更重要的是,更加體現了高校自主招生人人平等的公平原則。張西流
既然招生自主
別讓高校為難
既然是政策和上級規定的高校自主招生權,就應該完全和充分地體現出高校招生的“自主性”來。如果在部分高校的自主招生過程中,上級部門干涉過多,或社會公眾干預過多,甚至被部分人的意見所左右,恐怕就不是真正的“自主”反而“被自主”。
高校自主招生就應該有自己的側重點,也必須有著獨特的培養人才傾向,如果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各大學都“千人一面”,培養出來的學生就不是人才,而是“產品”,也就意味著教育的失敗。自主招生的前提就是讓各高校“自主”,只要程序是公平公正的,只要招生的考錄課目是經過科學論證和實踐檢驗的,就應該對高校放手、放權。如果一邊高喊著破除應試教育弊端,另一方面又對“自主招生”多方掣肘,指指戳戳、說三道四,只會令高校左右為難,也背離了自主招生的本意。畢曉哲
語文缺席
與學科歧視無關
很多人將如今學生人文素質缺失的矛頭指向這些學校的招考,甚至媒體也用“學科歧視”這樣的字眼表明自己的傾向。但我以為,從自主招考學校選拔專業人才的角度上說,不考語文是招生院校根據其自身優勢和特點做出的選擇,不等于學科歧視。退一步說,即便考了語文,也不能將語文成績與人文素質相等同。
首先,大學教育的任務與高中以下的基礎教育不同,大學原本就是專業及專長的教育,學校根據自身優勢選拔出在某一方面學有專長的學生原本就無可厚非。其次,僅憑一張試卷就能測試出一個學生真正的人文素質嗎?只能說這是把語文考試過度拔高了。最后,不考語文不等于放棄語文學習及人文素質提高。語文及傳統文化的學習不僅僅是基礎教育的事情,大學更應該為學生豐富知識、提高文化底蘊提供良好的氛圍。大學期間,正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可以說,此時是進行人文教育的最佳階段。如何給學生創造一種寬松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自覺自愿地去學習傳統文化、增加文化底蘊是大學教育者更應著重考慮的問題。邱巾
反對
何必妄自菲薄
母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因此,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不重視傳承自己的母語,法、德等國家甚至拒絕在自己的文字中夾雜英文。在法國的街道上,如果你用英語和他們說話,他們可能不理你,即使他們懂。而我們在國內召開的學術會議有時竟然要求全部用英文發言,甚至現在某些國內大學招生只考英文,這真是一種絕妙的諷刺!
我們可以想象,在以高考為指揮棒的中國,如果在升學考試中取消語文考試意味著什么。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高考取消語文,初中的語文將成為“最后一課”,中考取消語文,小學的語文將是“最后一課”,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現在英語處于強勢地位,這是事實。但越是這樣,我們越應該感到學習漢語、推廣漢語的重要性,而不是棄之不用。外語和電腦、開車一樣,只不過是一個工具,而母語卻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我們的根!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把外語上升到超越母語的程度,漢語作為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更不應該妄自菲薄。劉昌海
滑向了功利教育
討論漢語重要,還是英語重要,這是個偽問題。懂英語,只是向我們打開了一扇語言窗戶,讓我們更了解世界。而漢語則是我們的根。我知道有很多居住在外國的華人,他們雖然和外國人說的是英語,但在家里,卻常常說漢語,因為他們始終記著自己是中國人。
從實用的角度看,學好英語似乎要比學好漢語更實用些,因為對英語的要求似乎更多些;從個人的成長來看,我們強調學生學好英語也是沒有錯的,畢竟多掌握一門語言,只會有利于我們的事業發展。但片面強調英語,甚至為了強調英語而故意將漢語壓下,明顯是不正確的。
我們的教育已經滑向了功利教育。在功利教育的背景下,考試就是指揮棒,如果考試時不考哪一門,這一門就不會被重視。這已經是心照不宣的教育潛規則。雖然只是自主招生不考語文,但無疑卻起著很壞的暗示作用,這種暗示會對中小學的語文教育起著很深的壞影響,會使本就很脆弱的語文意識更加脆弱,同時脆弱的還有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