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專業詳解:哲學類
2010-01-27 15:43:54人民網文章作者:張恒亮
一 專業詳解
特別說明:
①專業代碼后帶“*”的表示需一般控制設置的專業。
②專業代碼后帶“@”的表示需從嚴控制設置的專業。
③專業代碼后帶“W”的表示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外專業。
④專業代碼后帶“Y”的表示引導性專業。
⑤專業代碼后帶“S”的表示在少數高校試點的專業。
010101 哲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進一步培養潛質的哲學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企業等部門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與歷史,以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思維科學的基礎知識,受到中西方哲學的基本理論和發展線索的系統教育,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業務能力的訓練。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比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理論和歷史;
2.具有一定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的相關知識;
3.掌握哲學學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治學方法和相應的社會調查能力;
4.了解國內外哲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5.了解國內外最重大的實踐問題和發展動態;
6.具有分析和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初步能力。
主要課程: 哲學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科學技術哲學、倫理學、宗教學、美學、邏輯學、心理學、中外哲學原著導讀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哲學學士
010102* 邏輯學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邏輯學基礎知識,一定的數學素養以及計算機理論和操作能力,能在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國家機關及企事業管理部門從事邏輯學的教學、科研和應用方面的工作,并能從事計算機科學和語言學的科研和應用方面相關工作的邏輯學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邏輯學、數學、計算機科學和哲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公理化方法、形式化方法和語義分析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專業研究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邏輯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
2.具有數學、計算機科學和哲學的基本素養;
3.掌握邏輯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4.了解現代邏輯的前沿問題與發展動態;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6.具有初步的教學、科研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要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抽象代數、概率統計、邏輯導論、數理邏輯、集合論、模態邏輯、歸納邏輯、應用邏輯、邏輯史、邏輯哲學、程序語言設計、操作系統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哲學學士
010103*
宗教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具備較全面的宗教學知識,了解世界名人宗教的歷史與現狀,熟悉我國宗教法規和政策,能在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政府部門從事教學、研究、宗教事務管理、理論宣傳、政策調研等工作的宗教學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宗教學的基本理論,較全面地了解世界各大宗教的歷史與現狀,以及我國的宗教法規和政策,受到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社會調研等方面的基本訓練。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宗教學的基本理論,具有關于世界主要宗教的基本知識;
2.掌握現代宗教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3.了解世界宗教的發展動態和宗教研究的前沿問題;
4.了解我國的宗教法規和政策;
5.具有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基本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社會調查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教學、科研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要課程:中國哲學史、外國哲學史、宗教學導論、佛教史、道教史、基督教史、伊斯蘭教史、民間宗教研究、宗教社會學、宗教心理學、宗教問題社會調查與方法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哲學學士
010104W 倫理學
培養目標:該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扎實的哲學、倫理學專業知識,具備廣泛的知識基礎和較強的理淪分析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從事倫理學、德育原理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出版部門、黨政機關、社會團體有關實際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具有繼續深造或就業的廣闊前景。授予學位:哲學學士。
培養要求:學生應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關于倫理學基本理論;具有中外倫理學史的基礎知識;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倫理學的基本理論,分析社會主義社會的倫理道德問題,有分析有鑒別地對待中外倫理學的歷史遺產和現代資產階級倫理學的主要流派;具有較強的文字與口頭表達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以及從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實際工作能力;在掌握外語工具方面,應具有較強的閱讀本專業書刊的能力、一定的聽的能力,初步的寫和說的能力。
主要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國哲學通史、西方哲學導論、倫理學原理、西方倫理思想史、中國倫理思想史、應用倫理學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哲學學士
二 哲學類專業對應職業方向分析
哲學類包括專業為:哲學 邏輯學 宗教學 倫理學
方向一、哲學類高校教師或科研人員
1 對應專業:哲學 邏輯學 宗教學 倫理學
2 職業說明:在高等學校從事教學或科研的工作人員。
3 市場趨勢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及個人發展的需要,學習越來越深入地影響著個人的發展,那么傳授知識的教師將成為需求量非常大的職業,并且待遇也會非常優厚。但這里的教師并不是僅僅從師范院校畢業的學生能勝任的,他們更多的需要每一個行業里的頂尖人才,并能把自己擁有的知識深入淺出的傳授出來。他們也就是屬于職業教育的師資人才。它也包括了普通高校各專業所需的師資力量。當然,這種需求量一般不是很大。要讓大量的高校畢業生都就職于高校,是不現實的。這就要求有志于成為高校教師的學生在求學期間,一定要根據高校教師的職業要求有針對性地學習,爭取畢業時的脫穎而出。
4、工作地點:教室、辦公室
5、職業利弊:待遇較高、工作穩定、休假時間長、社會地位高,但目前高校青年教師生存壓力很大。
6、初始職位:教師、助教
7、職業人格:管理型、服務型、事務型、研究型、藝術型、工具型
8、學業規劃:學好本專業,入校起就要決心考研、考博并為此做長遠的學業規劃,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考取教師資格證。培養自己的語言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多參加社會實踐和社團活動,廣泛涉獵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知識,為傳道、授業、解惑奠定基礎。如有其他競爭要素(社會關系、家庭背景、機遇等)的配合,當然最好。
9、職業發展:高級教師、研究者、教育部門領導
方向二、公務員:我們將其內涵擴大,統一規定為由財政供養的國家工作人員。此類人員所需的專業范圍涵蓋也非常廣泛。
1、對應專業:哲學 邏輯學 宗教學 倫理學
2、職業說明:在國家機關、黨政機構里面擔任公職,從事具體事務性或政務性工作的人員。一般在中國稱為吃國家飯的。也就是由納稅人用財政供養的各類公職人員。
3、市場趨勢:由于中國歷來都是一個升官發財學而優則仕的社會, 直到現在這種局面并沒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觀,于是,公務員成了一般人眼中的金飯碗。一般來講,工資待遇好、社會地位高、工作穩定。但隨著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的不斷推進,公務員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并且隨著社會外在壓力的增長,公務員隊伍的減員也是大勢所趨,因此將來公務員的工作也必然失去了其原有的吸引力,當然這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短期內它還是一個炙手可熱的崗位。應該說公務員是需要協調、溝通能力的職位,現在人們熱捧它,主要還在其崗位能帶來巨大的個人利益。
4、工作地點:寫字間
5、個人價值: 待遇穩定、工作穩定、福利齊全,社會地位較高。
6、初始職位: 辦事員
7、職業人格:管理型、事務型、服務型、
8 學業規劃 學好本專業而外,在學校里就開始公務員考試的應試訓練,爭取讓自己在考試中脫穎而出。同時也要多參加社會實踐和學生社團活動,以增強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為自己未來進入政治領域打下基礎。
9 職業發展 政治領導 部門主管 業務主辦
更多詳細信息見《大學專業分析》叢書
三 過來人說哲學類專業
北京大學哲學系小李:
哲學,聽起來就很深奧的樣子。那究竟什么是哲學?但凡學習哲學的人都要從這個問題開始。其實,中國傳統學術并沒有哲學這個名詞,而是只有經學、子學、道學、理學、心學等。在20世紀初,“哲學”這個詞才由日本傳入。很多人聽到哲學這個詞就會想起來大道理,大智慧,大學者,而實際上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研究自然、社會和思維的最一般的規律,是對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哲學往往跟智慧相連,很多人都認為有很好的哲學思想就是擁有一種智慧的人生之路。哲學不像科學那樣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或者說,哲學留給我們的不是知識,而是許許多多的問題,許多值得人深思和領悟的問題。
哲學專業主要包括哲學、邏輯學、倫理學和宗教學。宗教學與哲學和神學較為相近,但它的研究對象是各個重要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以及古代的宗教。和神學不同,宗教學的任務不在于布道,而是對宗教思想和宗教意識進行比較,并對人類的宗教行為進行深入地研究。
哲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它能為個人提供思考的框架,幫助經營者在商場中作出正確的判斷。我們國家就有很多成功人士出身于哲學專業。但是近年來,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人開始變得短視,只重視眼前利益。于是很多學生熱衷于報考就業前景好的熱門專業,哲學無人問津。實際上,現在的熱門專業日后不一定還是熱門專業,當今所謂的冷門專業日后未必還是冷門專業。畢竟,哲學可以給我們提供正確的思維方式,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幫助我們,所以我想這個哲學是一門很有前途的專業。哲學類專業學生畢業以后主要到學校、研究機構和宣傳、出版、新聞、文化部等有關單位從事與本專業有關的工作。對哲學具有濃厚興趣的朋友們,要把握住機會哦。
四 哲學類專業的品牌學校推薦
本一院校
1北京大學 2 中國人民大學
更多詳細信息見《大學專業分析》叢
本二院校
1 山西大學 2 黑龍江大學
更多詳細信息見《大學專業分析》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