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國統一高考考試大綱:文科綜合(4)
2010-01-21 14:57:07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
第三部分世界近代、現代史
1.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1)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活動
(2)文藝復興
2.歐美資產階級革命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革命的背景與進程;君主立憲制的形成
(2)歐洲啟蒙運動
(3)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三級會議和革命爆發;從君主立憲派到雅各賓派;拿破侖帝國的興亡
(4)美國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英屬北美殖民地狀況和美國獨立戰爭;美國共和政體的確立;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3.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1)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英國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擴展和影響
(2)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
(3)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
俄國1861年改革;美國內戰;德意志統一;意大利統一;日本明治維新
(4)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5)亞洲革命風暴
4.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1)第二次工業革命和壟斷組織的形成
(2)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壟斷階段過渡
(3)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運動
(4)社會主義運動的新發展和列寧主義的誕生
(5)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戰
5.17世紀至20世紀初的自然科學
6.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1)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和歷史意義
(2)蘇維埃政權的鞏固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3)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形成
7.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資本主義世界
(1)"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的建立
巴黎和會的召開;《凡爾賽和約》的簽訂和"凡爾賽體系"的建立;國際聯盟的成立;華盛頓會議
(2)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及其影響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美國羅斯福新政;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建立;日本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3)法西斯國家的擴張和反法西斯斗爭的開始
共產國際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斗爭;埃塞俄比亞抗擊意大利的侵略;西班牙內戰
8.第二次世界大戰
(1)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擴大
慕尼黑陰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西線形勢;蘇德戰爭爆發和日軍偷襲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2)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和勝利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9.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世界
(1)戰后初期的國際關系和兩極格局的形成
戰后初期世界形勢和雅爾塔體系的確立;對德國、日本法西斯的處置;兩極格局的形成
(2)戰后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3)戰后的社會主義國家
戰后初期的蘇聯和亞洲人民民主國家;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蘇聯的改革和挫折與東歐的變革;中國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4)美蘇爭霸
美蘇爭霸格局的形成;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的美蘇關系
(5)亞洲經濟的發展
東亞和東南亞各國經濟的發展;印度經濟的發展;西亞國家經濟的發展
10.世界格局的變化
(1)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
(2)世界政治的發展和地區沖突
冷戰后的國際形勢;霸權主義和地區沖突
(3)世界經濟的發展
11.現代科學技術
新科學技術革命的興起與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與影響
(三)地理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圖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個天體
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關系
太陽系概況。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
太陽能量的來源。
太陽活動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3)地球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軸。兩極。經線。本初子午線。經度。赤道。緯線。緯度。經緯網及其意義。
東、西半球的劃分。南、北半球的劃分。高、中、低緯的劃分。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
時區的劃分。日界線。國際標準時間。北京時間。區時的應用。
地球自轉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速度和周期、黃赤交角。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4)宇宙探測
宇宙探測的意義。宇宙探測的現狀。
2.大氣
(1)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大氣的組成。
大氣垂直分層及各層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2)對流層大氣的熱狀況和大氣的運動
大氣的受熱過程。
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氣溫分布的一般規律
大氣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的成因。三圈環流與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大氣環流與水熱輸送的關系。
(3)大氣降水
降水的時間變化。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氣、氣候與人類
鋒面、低壓、高壓、鋒面氣旋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光、熱、水、風等氣候資源及其利用。
寒潮、臺風、暴雨、大風等氣象災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酸雨等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氣壓、氣溫、降水等值線圖、柱狀圖等圖形語言的解讀和應用。
3.海洋
(1)海水的性質和運動
海洋表層平均鹽度、溫度的分布和變化規律
洋流。洋流的分布規律。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海洋開發
海洋資源的主要類型及其開發利用現狀與前景。
海洋空間的重要性、開發利用現狀與前景。
中國鄰近海域,主要漁場和海洋水產,主要鹽場。
(3)海洋環境保護
主要的海洋環境問題。保護海洋環境的主要措施。
4.陸地
(1)陸地的組成要素和地殼變動
主要造巖礦物。三大類巖石。地殼物質循環的組成、過程及其對地表的影響。
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內容。板塊運動對地表的影響。
陸地水體類型及其相互關系。自然界的水循環及其意義。
生物在陸地環境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陸地環境中的作用。
(2)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分異規律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域分異規律。
(3)陸地資源和地質災害
陸地自然資源的特點。陸地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人類對陸地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
中國主要自然資源的特點。
主要地質災害及其防御。
5.地圖
地圖上的方向和比例尺。
常用圖例、注記。
海拔(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等高(深)線和地形圖。地形剖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