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藝考新攻略之“經歷篇”:考官點拔
2009-12-15 16:27:28高考網整理
美術考試五大“失分點”(廣西藝術學院教師)
美術類考試是非常注意表現技巧的一門考試。掌握正確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得分。反之,則容易失分。考生需注意的“失分點”有:
1.忽視了畫面關系和節奏。以畫頭像為例,有些學生認為只要畫好頭部,肩部、頸脖部都是次要部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影響了整張畫面的視覺效果。
2.忽視畫面層次。如,人頭像中,最暗的是哪個部分?最亮的是面部哪個部分?灰色的地方應該分成四五個層次。
3.忽視畫面質感。如頭發的蓬松感,眼珠像玻璃一樣的透亮感。
4.忽視畫面細節。以一個人的嘴角為例,嘴角彎曲往上,代表微笑,往下則是代表哭喪、沒精神。
5.忽視立體感。考生畫鼻子時,應把握好鼻梁正面、側面、下面等關系,找出其中的結構線。
走進考場,就要服從游戲規則(南京藝術學院教師)
規則一:回答要盡量專業。
2009年某大學文藝編導專業藝術類考試,當主考官問某考生最喜愛的作家時,該考生迅速做出回答:郭敬明、江南和蔡駿。該考生最后未被錄取。這是為何呢?因為作為一個即將成為出版人、新聞工作者的高校大學生,文學審美品位直接決定了你在今后工作道路上的成就,喜歡看言情小說、武俠小說與恐怖小說,這無可厚非,但是在考場上,考官更看重的是一個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且希望這個學生能夠比其他學生擁有更好的審美眼光,因為自從他入校以后,他不再是一個業余讀者,而是一個專業人士。
規則二:穿著要大方得體。
正如剛才所述,日常生活審美化,藝術家走向了大眾,但是考場有著考場的嚴肅性。頭發染成五顏六色,穿著千奇百怪的服飾,打著舌環、鼻環,還有的把煙夾在耳朵上,更有甚者一副港臺腔……“沒進學校,還真以為自己是明星了!”一位多次參加面試的主考官說,這種盲目標新立異的學生,往往是老教授們最反感的對象。
規則三:文章要規范而嚴肅。
隨著文化多元化的進入,千奇百怪的“火星文”,莫名其妙、語序混亂的“梨花體”,甚至盲目煽情、語言頹廢空洞的“青春網絡文學”不斷充斥著青年人尤其是高中生的閱讀視野。久而久之,走上考場的他們,也將這些莫名其妙的文學、文字形式帶入了考場。現在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將這類答卷判為零分,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高校更是將充斥著“火星文”“梨花體”的作品直接“打入冷宮”。
音樂類考生的“臨門一腳”(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教師)
(1)聲樂
對于聲樂類的考生而言,身體和健康狀況的好壞肯定會影響音色和現場演唱的表現力。考前一周內,最關鍵的是把身體養好,最好不要感冒或者拉肚子。
在聲樂類考試中,考生一般都要求有主考科目和副考科目。主考是聲樂,副考則是鋼琴。考生一定不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主考科目上,因為在最后的評定中,副考科目也占很重要的位置。
音樂類考試最關鍵的就是現場發揮,最忌諱的是緊張。因此在迎考的這幾天,要注意調節自己的心態。建議考生在考試時,不要刻意去聽其他考生的演唱,否則會打亂自己的心緒。
對于學聲樂的人來說,天天練聲應該說是必要的,每天起碼半小時。而在考試前幾天,練聲的時間就不應該超過每天半小時。因為考試前幾天,人容易上火,嗓子也會因此受到影響。考試時,應盡量地保持嗓子的“新鮮度”,盡量讓考官感覺到,你的嗓子具有先天的可塑性。
在最后一個星期中,建議“少練多想”。也就是多多揣摩歌詞,考慮如何演唱得更深入,更有感情。
(2)器樂
對于器樂類的考生而言,最后的一星期左右的時間,考生既要充分利用,做好最后的沖刺,也要保證休息,將自己的生理、心理都調整到一個最佳狀態。靜下心來,認真、仔細地“閱讀”琴譜、熟記琴譜。不僅僅只是背出音符、旋律,要將每一處對彈奏輕響、快慢、節奏、音色的要求都記在心里,在彈奏時表現出來。不要再花過多時間在片斷的練習上,要注意完整地演繹整個樂曲。要按考場上的要求一氣呵成、不間斷地完成一個曲子的演奏。不要因為彈錯一個音或對某一段不太滿意就停下來,要堅持彈完一曲后再考慮集中練習一下難點。
注意調整彈奏的速度。我們提倡考生一般采用中速彈奏。如果速度過慢會給人造成一種沒進入狀態的感覺,而速度過快就不利于表現情感,容易流于走過場。
在最后幾天,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考試時間,進行“模擬考試”。比如考試時間是9點的考生,就可以在每天9點時按照考試的流程,將需要彈奏的樂曲都彈奏一遍,熟悉一下整個考試的過程,也給自己作好心理調節,將最好的狀態調整到這個時間段。應該注意的是,每天練習的時間不宜過長,基本上每天保持3小時的練習量就足夠了。其實該掌握的應該都掌握了,只要框架到位,每天“練練手”就可以了。有些考生到考前每天還要練8-10個小時的琴,遠遠超過適宜的范圍,可能還會手指損傷,就得不償失了。
此處雖然指的是器樂類鋼琴考生,但對其他器樂考生也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