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949年近代中國史:全面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09-12-15 11:27:08
1937年~1949年的近代中國史:全面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
考點:
抗日戰爭;
侵華日軍的罪行與中國軍民的抗日斗爭
毛澤東思想;
選修IV毛澤東
解放戰爭;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
【階段特征】
一、政治:日本全面侵華,全民族抗戰開始
⒈國共兩黨兩個前途兩種命運的斗爭;
⒉人民解放戰爭的不斷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二、經濟:民族資本的萎縮。
在三座大山(特別是美國資本和商品的大量涌入)的擠壓下,民族工商業日超萎縮。
三、思想:毛澤東思想的成熟。
毛澤東思想的發展,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理論基礎。
【考點解析】
全面抗戰時期
一、抗日戰爭
1、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
根本原因:日本資本主義發展需要向外擴張獲得原料、市場;
直接原因:受世界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影響;
有利時機:中國國民政府全力圍剿紅軍,給日本以可乘之機;中國長期積弱不振。
2、日本侵華進程
⑴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中日民族矛盾開始上升。
⑵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7日,日本開始全面侵華,中國開始全面抗戰(全民族抗戰)。
⑶1937年12月,南京淪陷,日軍制造南京大屠殺。
⑷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3、侵華日軍罪行
⑴不斷擴大侵華,侵占中國領土。
⑵制造大屠殺慘案:如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后,日軍對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和手無寸鐵的中國市民進行長達6周的大屠殺,30萬人被害。
⑶實施毒氣戰和細菌戰:日軍在侵華過程中,公然違背國際公法,在中國土地上研制細菌和化學武器,慘無人道地用活人進行實驗。
⑷對淪陷區實行殖民統治:
①政治上:利用漢奸,扶植傀儡政權,實行"以華制華"的政策;
②經濟上:經濟掠奪;
③思想文化上:奴化教育。
點擊下載全部:1937年-1949年近代中國史:全面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