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PK統招生:誰是真正“純正血統”?
2009-12-05 10:37:48南京晨報
復旦大學和上海交大是教育部批準的全國試點自主預錄取政策的兩所高校,僅憑學校的測試,不看高考成績,就能把人招進來,一時間引起不少非議。
為此,復旦大學對實行新政以來三年的自主預錄取學生進行全程跟蹤,結果發現學校自己挑的學生,雖然高考成績較差,但是進了大學后學習更好,學習的主動性也更強。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南京不少自主招生高校也進行過相關跟蹤調查,結論類似。
用一把尺子衡量人才公平,還是用多把尺子衡量人才更接近公平?這幾年高校都在拼命擴大自主招生比例,但是引起的關于公平公正的爭議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自招生的兩個樣本]
原有特長不落,文化學習兩極分化
高校自主招生往往受到本一線上的限制,而破格錄取相對力度則大,更突出地體現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權。這幾年,南京高校破格錄取了少數專才和偏才,記者昨天對他們進行回訪的時候卻發現,他們入校后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有的借著特長如虎添翼,有的則因為文化成績短腿功課頻亮紅燈。他降60分入校大學成績排前五
2008年夏天,全省首屆青少年發明家評選頒獎,南京市第三高級中學的劉峰入圍。但是這個癡迷發明的小伙子這年高考成績卻不佳,266分,物理化學都是C,連好一點的高職院校也進不了。幸運的是,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慧眼識珠,最終破格錄取了他,而當年該校的分數線是329分。
劉峰從小就癡迷于發明創造。小學六年級時,他設計的一種電子擺變色球就獲得江蘇省創新大賽一等獎,還獲得國家專利。初二時,他順利通過電子二級技師的考核,發明的“紅外傳感器”也獲得江蘇省創新大賽一等獎和國家專利。高考時,劉峰已有5個國家專利。他的老師說,如果不考慮申請費用,應該不會少于50個。
進校一年多,和同屆學生相差60分,能跟得上嗎?昨晚,劉峰在電話中掩飾不住自己的興奮:“剛進去壓力很大的,想著一定要好好學習。我們所在的電子特色班,最好的同學考了390多分,我比他差了100多分。不過后來發現電子電工課程很對我的胃口,學起來也不累。從大一到大二上,幾個學期我都排在班級前五名。最近又剛剛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班上只有三個人拿到。”
劉峰的老師還透露,小伙子的功課不但沒落下,業余還參加了很多全國科技類競賽,拿到了很多全國大賽的一等獎、二等獎,“其中有一個還是魔術賽大獎,他用上了電子設計,設置了個心電感應裝置,受到評委的好評。”除此之外,劉峰用這一年半的時間,又鉆研出十幾個發明專利。
樂觀、自信的劉峰告訴記者,自己還打算在大三時出本書,介紹自己搞發明創造的心得,讓有志于這方面的學弟學妹們少走彎路。
記者了解到,南航早在2001年破格錄取的福建考生胡鈴心,也是個成功的例子。當年胡鈴心高考成績差了8分,但因為獲得福建省科技論文一等獎的“21世紀空天飛機展望”被南航破格錄取。以“倒數第一”成績進入南航的胡鈴心現在已經是南航博士研究生、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標兵、6次國家級科技競賽最高獎獲得者。他降100分入校,大學常掛紅燈同樣是2008年高招,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破格錄取了“成績總是全校倒數第一”的山西太原市考生牛培行。當年南航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為572分,牛培行只考了472分,降了整整100分,而學校破格錄取的原因是他突出的發明創造才能———16歲時他就已擁有6項國家發明專利、17項實用新型專利。
因為學習差,他在小學就轉了3次學。進入初中,牛培行的發明創造卻進入高峰。停電了,他想到在筆的兩端安裝發光二極管和紐扣電池,制作“電光筆”;看到老師上課時經常要擦黑板,粉筆灰飛揚,他嘗試利用皮帶輸送原理讓黑板轉動起來,在轉動中板書也被后面的黑板擦擦干凈……牛培行說,他只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學得好。“從小到大,上課時總會走神,想自己的發明創造,關鍵是覺得課本里沒有實踐的東西。物理課的實驗內容又太少了。”
比同屆學生差了100分,牛培行剛進校時就被老師提醒,好好努力把文化課補上。他也十分珍惜進南航的機會,不過,愛走神的毛病還是常常困擾著他。“上課時老聽不進去,想東想西,經常強行把思緒拉回課堂。”
牛培行不好意思地告訴記者,自己數學基礎很差,高中時就沒及格過,高考150分的數學卷,只考了60來分。進了南航后,就發現高等數學很難對付,而高等物理里有大量數學,這門課也跟著學得比較差。“上個學期,兩門課都沒及格。補考過一次,也沒及格。現在在跟低年級同學同修這門課,爭取下次補考通過。”率直的牛培行自我反省說,“我想主要還是我不努力吧。下面我要加油了,爭取先把成績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