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濱海中學高一(上)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09-11-25 13:53:34
二、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 ((選擇題3分一題,翻譯題2分一句,共22分)。
陳師錫字伯修,建州建陽人。熙寧中,游太學,有雋聲。神宗知其材。及廷試,奏名在甲乙間,帝偶閱其文,屢讀屢嘆賞,顧侍臣曰:"此必陳師錫也。"啟封果然,擢為第三。調昭慶軍掌書記,郡守蘇軾器之,倚為政。軾得罪,捕詣臺獄,親朋多畏避不相見,師錫獨出餞之,又安輯其家。
知臨安縣,為監察御史。上言:"宋興,享國長久號稱太平者,莫如仁宗,切考致治之本,不過延直言,御群下,進善退邪而已。親覽萬機,見政事之多辟,輔佐之失職,一日罷去。其后,不次擢用杜衍、范仲淹、富弼、韓琦,以成慶歷、嘉佑之治。愿稽皇祖納諫、御臣之意,以興治功。"帝善其言。
元佑初,遷工部員外郎,提點開封縣鎮。畿內將官苛慘失士心,方大閱,群卒嘩噪,將吏莫知所為。師錫馳至軍,推首惡者致諸法,按閱如初,而劾斥其將,縣人嘆服。樞密院猶以事不先白為罪,罷知解州。歷考功員外郎,知宣州、蘇州。
徽宗立,召拜殿中侍御史。蔡京為翰林學士。師錫言:"京與弟卞同惡,迷國誤朝。而京好大喜功,銳于改作,日夜交結內侍、戚里,以覬大用。若果用之,天下治亂自是而分,祖宗基業自是而隳矣。京援引死黨至數百人,是皆國之深患,為陛下憂,為宗廟憂,為賢人君子憂,若出之于外,社稷之福也。"帝曰:"此于東朝有礙,卿為我處之。"對曰:"審爾,臣當具白太后。"遂上封事。
俄改考功郎中,師錫抗章言于帝曰:"臣在職數月,所言皆當今急務。若以為非,陛下方開納褒獎;若以為是,則不應遽解言職。如蔡京典刑未正,愿受竄貶。"于是出知穎、廬、滑三州。坐黨論,監衡州酒,又削官置郴州。卒,年六十九。師錫始與陳瓘同論京、卞,時號"二陳"。紹興中,贈直龍圖閣。
。ā端问贰肪砣偎氖,有刪節)
5.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游太學,有雋聲 雋:美好
B.顧侍臣曰 顧:照顧
C.親朋多畏避不相見 相:相互
D.臣當具白太后 具:具備
6.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活用類型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帝善其言 不恥相師 B.不次擢用杜衍 畚箕運于渤海
C.若出之于外 泣孤舟之嫠婦 D.進善退邪而已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7.下列各句中,能表現陳錫師正直敢言的一組是( )
、俚叟奸喥湮模瑢易x屢嘆賞 ②郡守蘇軾器之,倚為政。 ③ 師錫獨出餞之,又安輯其家 ④ 愿稽皇祖納諫、御臣之意,以興治功。⑤蔡京為翰林學士時師錫言:"京與弟卞同惡,迷國誤朝 ⑥若以為是,則不應遽解言職
A.①② ③ B. 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陳師錫年青時便頗有文名,但在廷試時,卻差點落榜。只因為宋神宗親自閱卷,才糾正了這一錯誤,將他列為第三名。
B.陳師錫一貫正直敢言,他擔任監察御史后,就一再勸告神宗要善于察納雅言,褒善黜惡;兆跁r,他又慷慨陳辭,歷數奸臣蔡京等人的丑惡行徑,懇請罷免蔡京之流,以利國家、民眾。
C.陳師錫不僅有見識、有文才,而且有處理突發事件的膽略和能力。一次軍中發生內訌,他果斷執法,查辦了為首的鬧事者,又罷免虐待士兵的將官,平息了內亂。
D.陳師錫請求罷免蔡京等人并無不妥之處,但他仍為自己的正直敢為付出了代價。雖一再陳明是非,仍被一再貶官削職。
9.將下列文言句子翻譯現代漢語。(10分)
。1)郡守蘇軾器之,倚為政。
(2)樞密院猶以事不先白為罪,罷知解州。
。3)若果用之,天下治亂自是而分,
。4)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5)不拘于時,學于余。
點擊下載全部:09年濱海中學高一(上)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