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非課改區)五年高考、三年聯考: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東西方世界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09-11-20 11:02:18
1.(09o山東文綜15)20世紀30年代初,蘇聯領導人曾在一次演講時強調:"已經是布爾什維克自己成為專家的時候了……技術決定一切"這主要是著眼于 ( )
A.推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實施新經濟政策
C.發展農業集體經濟 D.進行工業化建設
答案 D
2.(09o福建文綜21)1917年11月8日,中國駐俄記者劉鏡人致電北京政府外交部:"廣義派聯合兵、工反抗政府,經新組之革命軍事會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經該會核準,不得旅行。昨已起事,奪國庫,占車站……"電文中的"廣義派"、"政府"分別指 ( )
A.俄國共產黨 沙皇政府 B.俄國共產黨 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C.布爾什維克黨 沙皇政府 D.布爾什維克黨 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答案 D
3.(09o江蘇歷史17)丘吉爾曾說過:"斯大林是一個世上無出其右的最大的獨裁者,他接過俄國時,俄國只有木犁,而當他撒手人寰時,俄國已擁有核武器。"蘇聯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爾所說的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為 ( )
A.充分調動了農民和工人的生產積極性
B.適時糾正了經濟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國家的經濟建設經驗
D.開創并實行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答案 D
4.(09o廣東歷史22)列寧曾講過:"我們用'強攻'辦法,即用最簡單、迅速、直接的辦法實行社會主義的生產和分配原則的嘗試已告失敗。"這里的嘗試是指 ( )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經濟政策 D.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答案 D
5.(09o廣東理科基礎68)美國學者在《俄羅斯史》中寫道:"許多人認為,五年計劃不過是斯大林的個人幻想,但在相對落后的國家要想實現工業化,五年計劃或許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辦法,但它卻是一條有效的捷徑。"對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 ( )
A.計劃經濟體制的產生與斯大林沒有任何直接關系
B.計劃經濟的做法對于落后國家來說有一定的合理性
C.計劃經濟是所有落后國家實現工業化的最佳途徑
D.計劃經濟的做法對蘇聯工業化沒有發揮過積極作用
答案 B
點擊下載全部:(歷史)五年高考、三年聯考: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東西方世界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