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門診:為什么我的孩子突然不說話?
2009-11-17 11:57:4239健康網
摘要: 一系列事件的發生,讓小聰漸漸的變得沉默寡言。而在老師和家長終于注意到時,原本活潑好動的十歲的小聰已經不再和任何人說一句話!
剛見到小聰時,他正像只小跟屁蟲樣跟在汪醫生身后一步遠的地方,一聲不吭。汪醫生帶著我們找到一間空的活動室坐下,特地的,還讓小聰坐在我的對面。這個時候,我才得以仔細的看看小聰:和普通的十二歲男孩有些不一樣,小聰瘦得厲害,尖尖的下巴,細長細長的胳膊和腿,站起來時候該有一米五的個子了,因為發育得比較早,小聰身上的毛發都比較濃密,眉毛粗粗的,皮膚也因為汗毛重的緣故顯得有些黑。這樣的一個瘦精瘦精的男孩子,又是這樣的一個年紀,按說該像只小猴子般活潑精靈,然而坐在我面前的小聰,非但讓人覺得他很靦腆,甚至,表情還有些呆滯。實際上,小聰的情況更為糟糕,在來到廣州市白云心理醫院接受治療之前,他已經整整兩年沒有說過一句話!
十歲頑皮孩子突然變“啞巴”!
小聰出生在廣東省廣寧縣一個普通家庭里,父親常年跟著施工隊在外做工程,母親是個文化不高的家庭主婦,負責在家照顧小聰和比他小5歲的妹妹。一年級時候的小聰聰明伶俐,語文數學考試都拿100分。上了二年級后,小男孩好動的個性開始顯露,上課與同學說話、搞小動作,成績也開始下滑,三年級、四年級,小聰的語數平均分節節下落,只有六、七十分了。小聰心里很著急,可是卻總也管不住自己,而在這期間,還發生了兩件對小聰影響很大的事情。
從二年級開始,不知是何原因,周圍的同學開始叫小聰“傻子”,小學生間相互的叫外號本來很常見,但這極具侮辱性的外號對敏感的小聰來說傷害巨大,特別是在他的成績不斷下滑的時候,“傻子”的稱謂更是特別的刺耳!小聰不止一次的向老師、父親反映過同學們叫他“傻子”的事情,可悲的是,這竟然沒有引起老師和家長足夠的重視,孩子間的侮辱性行為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制止。
如果說老師在外號事件上無作為的話,而另一件事情,老師的處理方式卻是大大的傷害了小聰。因為上課開小會、做小動作屢教不改,老師一怒之下將原本坐在教室第二排的小聰調到了最后一排,這讓自尊心極強的小聰深受打擊。
一系列事件的發生,讓小聰漸漸的變得沉默寡言。而在老師和家長終于注意到時,原本活潑好動的十歲的小聰已經不再和任何人說一句話!
孩子到底哪里出了毛?
因為無法與人溝通,小聰只能休學在家。焦急的父親帶著他到醫院做檢查,結果是發音系統一切正常,小聰的身體沒有任何問題,可就是不能說話!根據醫生的指引,父親帶著小聰來到當地醫院的心理科求診,但由于各種原因,小聰只接受了心理門診治療,醫生開了些抗抑郁類藥物讓小聰帶回家服用,卻絲毫不見效。
眼見著原本活潑,甚至是頑皮的兒子整整兩年一聲不吭,父親終于放下工作,帶著小聰來到廣州求醫。在醫生的建議下,小聰辦理了住院手續,在廣州白云心理醫院正式接受心理治療。
“剛來的時候,小聰非常不習慣,常常因想家而哭,可即便是哭,他也只是張著嘴巴,聲音發不出來。”負責小聰心理治療的汪醫生向我們講述了小聰剛入院的情況:“考慮到孩子兩年沒有說話,我們首先給他做了身體檢查,發現聲帶等發音器官都沒有任何問題,于是,我們開始介入心理治療。”由于是首次接觸這樣的病例,白云心理醫院的醫生們也十分謹慎。
在經歷了最初的不適應后,小聰慢慢的習慣了環境的變化。由于年齡較小,病情特殊,醫院特別的在心理治療方面給予小聰更多的照顧。除了正常的藥物治療外,主治的心理治療師汪正安醫生每天都會和小聰進行至少一個小時的面對面的心理治療,并時常的帶著小聰到戶外去進行輕度運動,放松心情。因為擔心小聰太久不說話,語言功能退化,汪醫生還指導護士幫助小聰慢慢地進行發聲練習。漸漸熟悉了環境,對汪醫生以及護士產生信任感的小聰,奇跡般的在入院僅僅一周后打破了整整持續了兩年的沉寂!
“最開始我們試著拿一些簡單的小冊子給小聰讀,小聰自己站在那里,看著冊子,嘴一張一合,可就是沒有聲音。我們都很擔心,可讀了一陣子,小聰開始能夠發出一些沙啞的聲音,雖然渾濁不清,但至少,有聲音了!我們都很高興,于是繼續的鼓勵他……”說起小聰終于開始發聲時候的情景,汪醫生仍是一臉興奮:“漸漸的,小聰的發音清晰了些,能聽見他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在念,雖然他念得很慢很慢,很多字也沒法聽得清楚,但是,這是多么大的一個進步!現在,小聰入院快一個月了,基本上日常的,不太復雜的交流已經能夠實現了,小聰還很愛唱歌,經常在活動室里面自己拿著麥克風在唱,是吧,小聰!”說到這里,汪醫生向小聰揚揚頭,小聰靦腆地笑了笑。
“雖然小聰現在的情況比從前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實際上他內心深處根本的問題尚未得到真正的解決。”汪醫生慢慢收起笑容,無不擔憂的說:“雖然通過這一段時間的溝通、治療,我們得知了部分引發他產生語言障礙的原因,但很顯然這只是一小部分,而且是屬于在學校發生的部分,而更深刻的家庭方面的原因我們仍是未知。每次和小聰聊到家里的事情,他基本又回復到一個沉默的狀態,不僅如此,在我們問他一些關于他個人感受的問題時,他也總是沉默。”說到這里,汪醫生臉上露出了些許無奈:“原本我們還想從父母方面了解小聰在家的狀況,可因為家離得遠,我至今沒見過小聰的母親,而他父親常年不在家,很多狀況也說不清楚。這對我們的治療是很不利的一個狀況,下一步,我們打算通過更多的辦法,從家庭方面著手,去分析小聰病癥的根源。僅就目前掌握的情況初步判斷,小聰之所以長時間不說話,是由于遭受外界刺激引起的應激性障礙,引發緘默癥狀。”
而對于小聰的治療,雖然目前來看成效不錯,但汪醫生仍是非常擔心:“由于經濟上,和一些別的原因,在看到小聰開始說話后,小聰的父親就很想讓小聰出院回家。但是,實際上很多根源問題我們還沒有搞清楚,并且小聰還處在恢復的初期,如果這個時候改變環境,從醫院這個受到很多保護、關心、照顧的環境轉換到幾乎沒有太多防護措施的社會環境,比如學校,如果再次發生類似外號事件、老師責罰等事情,這對小聰的打擊很可能比之前還要大,如果再因此出現病癥,再想治療恢復,恐怕會難上加難。所以我們現在也在努力的和家長溝通,希望小聰能夠在這里接受三個月的治療,我想這樣的一個治療時間,對小聰現在的狀況是比較合適的。”
什么是緘默癥?
作為特種癥狀的緘默,指言語器官無器質性病變,智力發育也無障礙而表現沉默不語。本癥一般無腦器質性原因。目前認為,是因精神因素作用于具有某些人格特征的兒童而產生的,可能與以下幾個原因有關——
1、病前具有性格特征
患兒病前往往具有敏感、膽小、害羞、孤僻、脆弱、依賴等性格特征,患兒的父母常有人格異常和精神障礙。
2、發育成熟延遲
患兒雖然已經獲得語言功能,但開始說話的時間比正常兒童要明顯延遲,且常常伴有其他語言問題。還常伴有功能性遺尿、功能性遺糞等其他發育性障礙,其中部分患兒的腦電圖表現為不成熟腦電圖及其他異常變化。
3、心理社會因素
患兒早年常有情感創傷的經歷,如家庭矛盾沖突、父母關系不和、父母分居離異、父母虐待兒童、家庭環境突變等,有些患兒就是在家庭環境變遷或一次明顯的精神刺激后發病。
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患上緘默癥?
對于孩子緘默癥的準確診斷相當困難,需要一個全面的檢查評估,包括神經系統檢查、精神心理檢查、聽力檢查、社會交流能力檢查、學習能力檢查、語言和言語檢查以及各種相關的客觀檢查。目前,美國有關專家認為有5個臨床特征可作為診斷依據——
1、在需要言語交流的場合“不能”說話,而在另外一些環境說話正常。
2、持續時間超過1個月。
3、無言語障礙,沒有因為說外語(或不同方言)引起的言語問題。
4、是由于入學或改變學校、搬遷或社會交往等影響到患兒的生活。
5、沒有患諸如自閉癥、精神分裂癥、智力發育遲緩或其他發育障礙等發育或心理疾病。
緘默癥該如何治療?
當家長發現孩子有緘默癥癥狀時候,切不可輕視,而應該及時帶孩子到專業的心理治療師處尋求幫助,延誤將有可能使得孩子病情加重,增加恢復難度。
編輯手記
在我面前的小聰,乍一看是那樣一個普通的,不過是暫時安靜的孩子,也許在下一秒鐘,他就會像只小猴子般蹦起來,并且大叫一聲,只為了壞壞地把大家都下一跳!可小聰一直那么靜靜的坐著,微微低著頭。在汪醫生的鼓勵下,他終于抬起頭,慢慢的問:“你叫什么名字?”臉上,眼睛里,都帶著一種有些茫然的微微的笑意。當汪醫生向小聰詢問,能不能將他的經歷告訴我時候,小聰先是搖頭,可后來聽汪醫生說,這樣做是為了告訴更多的人,要關心孩子,保護孩子,不讓更多的孩子遭遇到他之前所經歷過的事情的時候,小聰立馬點了點頭。多善良的懂事的孩子!
在聽完汪醫生對小聰經歷的介紹后,誠然,造成小聰患病,有小聰自身性格方面的缺失,然而,為什么沒有誰能夠及時的發覺,而讓可憐的孩子痛苦了這么久?而除此外,另有兩個因素是需要我們嚴重關注的。一是學校因素。一但孩子踏入校門,那么他們童年很多的時光,很大部分的學習、社會交往都是在學校中進行的,學校就應該對孩子的成長負起重要責任。的確,孩子間叫外號的事情司空見慣,而老師嚴格的管教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對于像小聰這樣的極敏感的孩子,為什么在長達幾年的時間里,都未能得到老師的格外關注?是學生太多了老師管不過來?還是現時的教育目的仍是培養出能考高分的好學生,卻忽視了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而第二個因素則是家庭。的確,如今大人們的工作實在是太忙太累,很多父母都無法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成長,這使得現如今占大多數的獨生子女們更加的孤獨,因而他們可能產出心理問題的幾率大大增加,然而,家長們在有限的與孩子共處的時間里,仍是以成績如何去判斷孩子的狀況,那么孩子的心理健康到底有誰會去關注?
也許小聰的例子只是極少數的個案,但我們仍能看到從其中折射出來的問題,如何才能夠使得孩子的心理與身體一樣的健康成長?這仍是個發人深省的問題,需要整個社會共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