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在歷史傳承和未來創新間找到應有的平衡
來源:新華網 2009-11-12 19:47:24
摘要:在60年代時我們拆掉了大量城市中心的老建筑,當時是為了建新建筑、新結構,而且當時有新愿景。這樣我們就可以說,我們應該努力保留城市中心對它們進行適當的改造,在原來的城市中心之外建新的城市,這是瑞典很多城市規劃家及專家考慮和討論的問題。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我們要傳承歷史,與此同時還要面向未來,我想請教,在世博會第159年所舉行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我們如何在歷史傳承和未來創新之間找到應有的平衡?非常希望能聽到四位嘉賓不同的觀點。有請四位嘉賓。
[任安莉]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大部分城市都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如何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實現平衡?我認為,每個城市對于這個答案都要找到自己的解決辦法,因為它們的挑戰都是不一樣的,老城區的質量怎么樣、土地的成本……問題是各個方面的,很不一樣。從瑞典的角度、從我個人的角度我只能說,現在瑞典找到了,而且也是在經歷了困難后才發現和學會的,我們很大一部分文化失去了,在60年代時我們拆掉了大量城市中心的老建筑,當時是為了建新建筑、新結構,而且當時有新愿景。這樣我們就可以說,我們應該努力保留城市中心對它們進行適當的改造,在原來的城市中心之外建新的城市,這是瑞典很多城市規劃家及專家考慮和討論的問題。
[何鏡堂]剛才主持人提的問題非常重要,也是當今城市規劃和設計面臨的重大問題,傳承和創新這個題目對于全世界來說是共通的,但傳承什么?創新什么?根據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所遇到的問題都是不同的,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大國,它有非常深厚的中華民族之根,剛才我也在報告里談到了,中華文化里和諧共處的理念已經根深蒂固了,我們能發展到今天就是因為對于傳統文化繼承的結果。但我們遇到的問題非常大,大規模建設在取得成果的同時也帶來了對于傳統的破壞以及對于環境的影響,這是我們面臨的非常大的問題,希望今后在國家建設的過程中要注意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傳承原來城市的文脈。一個城市從過去走到現在,是有著自己的根、自己的特色的,這種特色不可復制也不可代替,只有延伸這種特色,才能保持我們城市的傳統。
[穆罕默德·加姆迪]這個問題非常困難,不僅是城市發展所面臨的問題,而且也是城市居住者們都面臨的問題,在我看來,傳統和現代之間不應該有鴻溝,而應該有一種延續性。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們的城市必須要有一些成功的實踐案例來說服城市規劃者和決策者們它是可行、可實現的。要想彌補傳統和現代之間的鴻溝,就仍然會面臨很大的挑戰和問題。這是我對您問題的簡單回答。
[芮捷銳]我非常贊同之前幾位發言人所講的,在澳大利亞,我們的城市相對比較年輕,但也有一些有歷史價值的建筑,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能得到很好的保護,在六、七十年代,我們也有大發展的熱潮,和其他國家的情況類似。另一個問題讓我覺得非常重要,傳統也是在變化的,回顧一下城市的建設,在五、六十年代,有些當時看上去很現代的東西現在看來已經非常土、非常老了。澳大利亞非常干旱,尤其是水資源非常缺乏,我們當時建了一些非常大的城郊住宅區,處于城鄉結合部,當時人們覺得非常好,某種意義上來說它也確實不錯,但現在我們又面臨一個可持續性的問題。如何能給這里很好地提供資源,如果城郊結合部非常大,就有一個如何很好利用資源的問題,有時候資源浪費是非常大的,而且又沒有公共交通。展望未來,我們必須要考慮可持續性的問題,也必須要說服人們,很多時候需要由人們在購買房子時作出決定,所以我們必須說服大眾到底什么是可持續的生活方式,也許城郊結合部的住宅并不是非常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們面臨的不僅僅是技術設計的問題,也涉及到如何改變人們的愿望、人們的認識,他們到底希望擁有什么樣的生活方式、在哪里居住,這個問題非常重要,甚至比技術設計更為重要,因為技術這部分我覺得相對還容易一些。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