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將陸續出臺欠發達地區發展規劃
來源:新華網 2009-11-11 09:00:21
摘要:“粵北、粵東、粵西地區發展規劃的制訂,旨在協調珠三角和粵東、西、北之間的發展不協調問題。”廣東省社科院宏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成建三解釋說。
昨日,CBN記者從廣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廣東將制定出臺《粵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粵東規劃》)。而早在一個月前,廣東已經就《廣東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粵西地區振興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粵西規劃》)進行討論。
近日,一位消息人士也向CBN記者證實,廣東還將出臺《粵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粵北規劃》)。
“粵北、粵東、粵西地區發展規劃的制訂,旨在協調珠三角和粵東、西、北之間的發展不協調問題。”廣東省社科院宏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成建三解釋說。
事實上,廣東區域間發展不平衡問題由來已久。
早在1992年,珠三角憑借地緣以及政策優勢,經濟發展飛速,大大拉開與其他區域的差距。到2006年,珠三角經濟總量占到全省的80%,而土地面積只占全省的23%。
而粵北、粵東、粵西地區,自2003年以來,就開始出現經濟停滯或者相對的下降,以人均GDP為例,人均GDP最高的深圳市與最低的梅州市相差8倍之多。
這也就是所謂的“兩個廣東”,一個是珠三角“富裕的廣東”;另一個是“落后的廣東”。
而根據各市“十一五”規劃綱要的發展目標,至2010年,粵北、粵東、粵西和珠三角四個區域GDP的差距為1:1.05:1.18:12.7,這意味著粵北、粵東、粵西必須跑步追趕。
國際金融危機的到來為三地提供了機遇。受其影響,珠三角經濟增長放緩,產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而隨著珠三角“雙轉移”進程的推進,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增速發展箭在弦上。
潮州市委書記駱文智透露,《粵東規劃》將在戰略層面上協調粵東地區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其著眼點在于未來5年粵東的變化。
駱文智認為,潮州是粵東乃至整個廣東省最為靠近臺灣的城市,作為海西經濟區、珠三角經濟區的交匯點,潮州今后將突出交通優勢。
據了解,潮州是廈深鐵路在廣東設立的兩個大型站點之一,而3年后,潮汕機場就將開通,屆時,潮汕機場與廈深鐵路之間僅有6公里的距離。
“可以預見,包括火車站與機場一帶將成為未來的大型經濟圈,我們目前正在規劃周邊的土地。”駱文智說。
而就粵西而言,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省長黃華華均對其充滿期待,認為粵西是廣東省“希望的田野”,并希望粵西三市用實際行動叫響“未來十年看粵西”的口號。
據了解,2008年,粵西地區GDP和人均GDP分別達到2750億元和17973元,在全省四大經濟板塊中排第二,今年上半年,粵西三市GDP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對于整個粵西帶動作用最大的是湛江,成建三指出,湛江依托鋼鐵、石化這兩個大項目,打造鋼鐵、石化和臨港重化基地,并形成產業體系。
而相對落后的粵北地區,受到的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也最小。
近日,河源市委書記陳建華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后發城市可以一步到位引進高新技術,實現產業升級,今年以來,河源引入的是一些省內生產空白項目。
“我們關掉了占工業產能1/4的小水泥廠、小鋼鐵廠,著力發展‘四新’產業,即新電子、新材料、新能源、新醫藥產業,大力發展工業物流。”陳建華說。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