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政策宣傳要著力提高農民的接收率
來源:人民網 2009-11-10 09:00:29
摘要:由于種種條件所限,農民能夠獲取政策信息的接收終端和機會太少,存在從政策信息到農民“最后一公里”瓶頸制約問題。
中央“三農”政策是新農村建設的指針,也是農民維護自身權益的武器,其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的關鍵是要能為廣大農民群眾所掌握并正確運用。但筆者在農村調研時,發現許多農民對中央的“三農”政策缺乏應有的了解。由于種種條件所限,農民能夠獲取政策信息的接收終端和機會太少,存在從政策信息到農民“最后一公里”瓶頸制約問題。
農民家庭勞動存在分散化特征,而且流動性日益增強,采取經常召開群眾大會的方式來學習中央文件,其困難的確很大。有些村莊一年、甚至幾年都不曾開過村民大會。當然,也不能排除存在極少數農村基層干部刻意截留、隱瞞中央精神、以便自行其是的問題。現在,訂一份報紙動輒數百塊錢,而農民收入還很低,舍得花錢訂閱報紙的農民還不多。村兩委訂的報紙又大多鎖在辦公室里,一般群眾難得一見,到2007年底,農村每百戶家用電腦擁有量僅為3.68部,電腦和互聯網在大多數農村依然屬于稀罕物和奢侈品。而且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大都是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科學文化知識較低,缺乏操作使用電腦與互聯網的能力。實際上,大多數農民獲取政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看電視,進一步調查又發現,其來源主要是新聞聯播類節目。由于該類節目有關“三農”政策的信息量有限、而且又高度濃縮,農民難以從中領悟中央精神的全部內涵。
突破“三農”政策信息傳播的瓶頸制約,提高農民的接收度。一方面,要堅持不懈地做好信息傳播的基礎工作。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高其宣傳貫徹中央精神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推進農村文化活動室建設,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圖書報刊資料;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提高農村廣播電視網絡、固定電話網絡、移動通信網絡和農村互聯網的覆蓋面和質量;加強對農民進行科學技術培訓,提高其使用現代信息傳播工具的能力。
另一方面,還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傳播資源,創新傳播方式。開展過期報刊下鄉活動。現在各級黨政機關都訂有大量的報刊,而需要保存的屬于少數,絕大多數讀過不久就視為過期報刊當作廢紙賣掉,非常可惜。可動員和鼓勵有關單位將與“三農”聯系緊密的報刊收集起來,或利用三下鄉機會,或采取結對子方式尋找幫扶對象村,或統一交給農經管理部門通過集市分發、送報到村等形式,直接將其送到農民手中。這樣既可以減輕農民負擔,又可以充分發揮報刊的作用;在春節農閑時候,邀請專家視頻解讀“三農”政策。我國廣播電視和電話、尤其移動電話在農村迅速普及。許多地方充分利用這些傳播資源,開發了手機短信農村信息服務系統。還有的地方開發、建設了農業信息綜合應用平臺,農民只需要通過現有的電話、電視或者電腦三種形式之一,即可實現與綜合應用平臺的聯系,獲取相關服務信息。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