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前瞻:專業會展人才最高年薪可達60萬
2009-11-06 16:56:13高校招生
“我覺得會展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一個城市打造它的軟實力,打造城市的形象,因為一個城市的形象好了以后,實力強了以后,會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它是無形的對整個經濟全面的推動。”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
開跑!福娃之后看海寶
近了!越來越近了!
看清楚了嗎?上海灘上,那只正蹦蹦跳跳奔跑過來的可愛小不點。它小巧玲瓏,圓潤的身體有如海水般蔚藍;又大又圓的眼睛,放射著對美好未來的自信與熱情;一只手握拳,一只手翹起大拇指,又彷佛在歡迎世界各地朋友的到來。
它就是海寶,2010年上海世博會吉祥物。奧運之后看世博。在我們揮手作別福娃五兄妹之后,從今年夏天開始直到明年下半年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海寶將代替福娃成為全國人民新的寵兒。
沒錯,2008年奧運會過后,最能凝聚全國人氣同時也最令世界矚目的盛事,莫過于2010年上海世博會了。這次以“Better City, Better Life”為主題的盛會,預計將吸引全球7000萬人次參觀者前往上海。毫無疑問,主辦世博會將推動國內經濟的發展,而其中受益最大的,恐怕還是會展業了。
飛躍!世博浪潮推會展
開會、辦展賺大錢,這是人們對會展形成的普遍印象。會展經濟對一個國家或地區宏觀經濟的推動作用是巨大的,得益于此,房地產、旅游餐飲等一系列相關產業都能分享發展的果實。美國的一位市長曾經說過:“如果在我這個城市開一個國際會議,就好比有一架飛機在我們頭頂上撒美元。”就我國來說,近年來會展經濟帶來的直接產值已經高達數百億人民幣,而且這個數字還在被不斷刷新。
2002年上海申辦世博會的成功,不但對上海本地的城市建設規模與經濟發展速度起到了強有力的助推作用,也帶動了國內各大一線城市會展業的飛速發展。
雖然會展業在國外的發展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登陸我國卻不過10多年時間,它確實只是個年輕的行業。但是會展業一點也不神秘,它其實就是會議業和展覽業的總稱,本質上是一種服務業。上海作為全國最具開放性的國際化大都市,很早就出現了會展業的萌芽,而上海會展業的發展也一直走在國內大城市的前列。
邁進新世紀加入WTO之后這幾年,隨著國內國際會展活動的頻頻舉辦,我國會展業年均增速達到了20%以上,這在全球范圍內都是相當矚目的成績。據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07年,全國展會數量超過4000個,主營展覽公司3800家左右,從業人員近百萬人,展覽會的直接產值超過140億元人民幣,直接或間接帶動關聯產業的產出近1000億元。尤其是最近幾年,各大城市紛紛將會展業列為優先發展的重要產業,出臺各項優惠政策予以扶持,各會展城市對會展專業人才的需求更是與日俱增。據國內某知名媒體2007年的調查,三大會展城市會展專業人才崗位需求與求職者的比例為:上海10比1、北京8比1、廣州8比1。
作為經濟發展標桿的上海,其在會展行業取得的成就更是不俗。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上海舉辦的全國性或國際性會展數量以每年近20%的速度遞增。十幾年來,上海會展業的發展數字,勾勒出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曲線——1990年,上海舉辦的展覽會只有40個,展覽面積10萬平方米;到了1999年,會展數量達150個,展覽面積80萬平方米;而2005年僅在上海舉辦的國際展覽項目就達到276個,總展出面積376萬平方米,其中1萬平方米以上的國際展會105個,超過5萬平方米的大型國際展會15個。到了這兩年,上海一年舉辦的大型展覽會已經達到了400多場!這樣的蓬勃發展勢頭,正隨著世博會的臨近越發高漲,整個行業一片興旺,欣欣向榮。
起舞!會展人才就是香餑餑
上海會展業的迅猛發展,呼喚著更多的會展行業人才投身其間。據統計,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對會展人才的需求預計將達10萬人,至少有近1萬名高素質會展人才的缺口,世博會對會展人才的需求尚未飽和。其中核心為會展運作人才,如組織、策劃、管理類人才;中層為設計、宣傳、工程技術、物流等人才;外圍是會展支援人才,如貿易、咨詢、施工等人才。
會展人才的職場生活節奏高、壓力大、充滿挑戰,同時也會收獲強大的成就感。想想看——流光溢彩的大型會展由你一手策劃實施,調兵遣將,叱咤風云,過程轟轟烈烈,最終輝煌收場。這樣一番“折騰”之后,可能會有些疲憊,但是內心卻能充分享受到活動圓滿成功的喜悅,還能小小地滿足一下駕馭權力的渴望。這些看似瑣碎的工作,卻需要做好十足的功夫,每一個細節都得細致協調,每一份策劃都要完美無瑕。看起來要求很高吧?對于優秀的會展人才而言,這些都是小菜一碟啦。
上海會展行業協會一位資深人士講過,有了好的會展經營人才,會展就成功了一半。這個說法一點也不夸張。它其實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方面,會展人才在整個行業中地位舉足輕重;另一方面,會展行業亟需豐富的人才儲備,才能適應時代需求,承擔起推動整個行業高速發展的重任。
會展業是一個新興行業,目前大多數從業者都是半路出家,很少有正規科班出身的:從前做平面設計的,如今改搞會展空間設計;從前做企業管理的,現在從事展會管理……這些從業人員雖然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但畢竟專業底子薄,專業性稍弱,對國際展會運作模式也了解不夠。現代會展業是一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專業化程度高的產業,對專業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特別大,假如一家展覽公司中絕大多數管理人員專業知識不夠,勢必造成展覽公司資質差,展會水平普遍不高。作業人員沒有參加過專業培訓,由此導致展覽總體水平低,無論是設計、創意,還是服務等方面,都與國外發達國家存在很大的差距。
人才的緊缺必然帶來較高的回報。據一個汽車展經營商私下透露,有的車展、房展經營人才年薪已達60萬元,一般情況也在15萬元左右。國內的行情是,一位會展項目經理策劃完成一個大的展會,收入少則幾萬元,多則幾十萬元甚至更多;在國外則更加厲害了,一家頂級會展公司一年只需完成兩三個會展項目,就足以過上5年的富足日子。即使只是一位普通的會展管理員工,薪水也不低。本科生的起薪在2500元左右,積累了幾年工作經驗之后可以達到五六千元。
綻放!高校的會展人才培養
在這樣一個服務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的行業里,大學里專門的會展教育將是發展我國會展業的基礎,專業人才直接關系到會展經濟的持續發展,也是會展市場競爭的關鍵要素。因為在會展活動中,項目的前期策劃和過程管理都是核心環節,決定著整個會展項目的成敗。在行業高速發展與專業人才奇缺的背景下,國內各大高校開始陸續開辦會展教育。
2002年,浙江經貿大學職業技術學院開會展教育先河。2004年,國內第一個會展經濟與管理本科專業在上海對外貿易學院開始招生。此后,會展教育與培訓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大致算來,目前全國有100余所高校設立了會展專業或相關專業方向。
在眾多高校里,上海、北京、廣州這三座會展重鎮自然是會展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上海已將會展業列入今后5~10年重點扶持和發展的都市性服務業。前面提到的最早開辦會展專業本科教育的上海對外貿易學院,也是國內惟一擁有中外合作大學四年制本科會展專業的高校。此專業將引進國際一線的德國會展理論和實踐課程,教師包括從德國引進及在德國進修過并通過考核的本地教師,學生畢業時將經過中德雙方的嚴格考核。華東師范大學則與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共同打造了國內第一個為改變會展人才奇缺現狀的專業學院——華東師范大學會展學院,該學院將為上海世博會輸送大量專業人才。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會展管理系的首屆67名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大部分畢業生在大型企業就業。其中包括中旅、青旅、港中旅行社等大型旅游企業的會展部門;貿促會、商協會、跨國展覽集團等組織機構也各占一定比例。2007年,北二外被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評為“首屆畢業生就業受歡迎”會展人才教育單位。
廣州因廣交會和開放前沿陣地的優勢,會展教育發展迅速。中山大學、廣東商學院、廣州大學等一批高校也設立了會展專業或會展培養方向。其中,廣州大學設立專項資金,作為學生的實習經費,使學生的實踐得到了有效保障。
會展科班畢業生的專業優勢將體現在會展活動的各個方面,如前期準備工作的會展立項策劃和會展項目可行性分析,具體籌備工作中的會展品牌形象策劃,招展和招商工作中的招展策劃與展位營銷,以及會務和管理工作中的會展服務和現場管理等等。專業課程主要有商務管理原理、服務營銷、會計學、管理概念、商務交際基礎、會展管理原理、會展項目管理、商業展覽會管理、企業參展基本原理、會展風險管理與會展法等。此外,知識面廣泛也是對該專業人才的要求。學習并掌握一些交際、策劃、人文、管理、風俗和財會等相關知識對拓展策劃思路、更為出色地完成項目將大有幫助。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