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專家:中國多層面開展全球外交戰略
來源:網絡資源 2009-11-03 14:04:13
摘要:歐盟的這種不透明態度與中國精英采取的全球性開放態度截然相反。近年來中國采取積極外交,簽署了不計其數的雙邊合作和多邊合作協議。外交團隊的頻繁出訪也協助它完成了外交戰略。始于鄧小平時代的這種開放態度同樣激發了事業家、企業家和不同團體準備開展各自的海外戰略。
2009年4月歐洲委員會編撰的題為《中歐關系實力審核》的報告中指出,歐盟在對華政策上遇到了很多困難。這同樣表現在給中國的高級官員設置的各種障礙上和北京為解決中歐之間各種"停滯"問題而采取的不同計劃上。
歐盟的這種不透明態度與中國精英采取的全球性開放態度截然相反。近年來中國采取積極外交,簽署了不計其數的雙邊合作和多邊合作協議。外交團隊的頻繁出訪也協助它完成了外交戰略。始于鄧小平時代的這種開放態度同樣激發了事業家、企業家和不同團體準備開展各自的海外戰略。
同樣,近年來中國也涌現出一些新的具有影響力的交流機構,大量智庫和國內外學術研究機構發展壯大,大批中國知名的分析家和戰略家為其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對中國增強國際影響力后果的分析。
精英階層的全球態度
近年來,一些機構在中國發展壯大,參與對中國采取的戰略政策的思想培訓的人員數量越來越多,層次也越來越高。與此同時,中國大型企業的決策中心和與國際同行機構合作的智庫精英的影響力也在加強。
北京明白,國家的發展戰略要比以往更加與全球現實和國際政策同步。當前的世界金融危機給予中國強化這一思想的又一次機會。許多與中國有聯系的經濟體都需要中國的合作,相反亦然。到2010年底北京的當務之急包括確保能源供給、找到合適的銷售中國產品的市場、尋找投資機會。而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日益受到全世界的關注。
在出訪方面,中國領導人采取的是集體出行的辦法。胡錦濤和溫家寶交替帶頭出訪,當然其他幾位領導人的出訪也帶來了各項協議的簽署。
在國際交往中,最突出的是能源等一些戰略產業部門的人員組成的人才網絡。排在首位的就是石油部門的精英工程師,他們的舉動具有政治分量。
總的來講,中國的石油"院外集團"現在包括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大型石油企業,從上一個10年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大國之后,石油部門的影響力再次得到鞏固。這是一些抱著石油"匱乏綜合征"和根據"自力更生"方針努力工作的戰略家。在中國領導人的政治頭腦中,沒有什么比石油匱乏和受制于人更令人困擾了。因此石油精英的意見才有了被傾聽的空間。
的確,在國家機器和黨之外,有人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其中不乏數字化和軟件業內的領軍人物,如騰訊的奠基人馬化騰。從5年前開始,騰訊公司躋身最大搜索引擎運營商和娛樂及信息服務提供商,從而讓中國的互聯網產業經歷了一場革命。也正因為這個原因,騰訊公司才擁有了較大的海外拓展空間。
智庫、戰略家和學者
大凡對中國的全球使命進行過思考的人都已經變成國際化的一代。吸納這些分析思考并發生政治共鳴的一個場所就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近年來不乏具有世界視野的知名專家人士給出了許多專業的見解,他們當中有經常出席國際會議的學者、教授。
一個突出的例子就是作為政府重要智庫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其成員綜合研究政治、外交、學術和提升在海外影響力等問題。
另一方面,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北京大學一直對中國各方面形勢進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和診斷。社科院中最為突出的是一些發揮"橋梁"作用的學者,他們是多學科研究和管理的專家,而且經常出訪國外。
此外還有在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文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知識分子。他們普遍關注中國大陸現在和未來的發展,以自己的工作回饋著中國的全球使命。
在海外文化界,華裔出身的杰出領導人物也十分搶眼,如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他的貢獻在于幫助中國與新加坡乃至亞洲其他國家的政要、企業家和知識分子建立聯系。應該注意的還有中國大陸以外那些思考中國問題并具有影響力的人---臺灣的一些學者。他們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影響了中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可以預見的是,當他們考慮臺灣未來的處境時,他們力圖采用中國大陸思考問題的方法。有趣的是,大陸也在思考這個問題,而且雙方建立了聯系。
結論
中國有作為的領導人時刻在思考該國的長遠計劃,為近期計劃和遠期計劃繁忙工作,不斷更新中國在戰略領域中的形象。同時,由于中國最近對其軟實力發展的重視,這些戰略領域也包括文化和對外傳播。
在經歷了自成立以來最復雜的時刻后,中國迎來了60周年國慶。這意味著它是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現實、發展更加迅速、更加融入全球事務的國家。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