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屆湖南隆回二中高三(上)歷史第三次月考試題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09-11-02 14:01:35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20世紀初,帝國主義的殖民體系形成但又過時。"導致這種"過時"的主要原因是:
A、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B、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
C、列強力量對比的變化 D、局部戰爭的不斷變化
2、西方歷史哲學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在這里,柯林伍德強調的是
A.思想史構成了全部歷史的主干 B.一切歷史都可以被置換為思想史
C.思想史決定了整個歷史的發展 D.歷史學離不開人的主觀判斷
3、下圖為威廉o蘭格《世界史編年手冊》的一頁。據此,對當時世界局勢認識最準確的是( )
1957年3月25日 簽定羅馬條約,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另一項條約成立歐洲原子能聯營。兩個組織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職能。
11月14日到16日 十三個國家的共產黨代表在莫斯科開會。會議要求團結起來,反對外部的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并在內部消除機會主義。
12月19日 北約組織在巴黎召開最高級會議,決定在歐洲設置導彈基地。美國對此項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權。
A.美蘇兩極完全控制了世界 B.世界處在美蘇冷戰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經孕育 C.北約和華約已經進入戰爭狀態 D.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陣營對峙局面出現
4、圍繞以下《外交大事記》的一塊展板,四位同學展開討論,其中觀點正確的是 ( ) 外交大事記
1981年底,中國明確表示肯定和原則支持符合聯合國憲章精神的維和行動,并開始繳納有關攤款。
1986年,中國政府應邀派人前往中東實地考察了"停戰監督組織"。
1988年,中國成為聯合國維和特委會成員。
1990年,中國首次向聯合國維和行動派遣觀察員,積極參加在聯合國放入維和行動
甲:中國發展結伴而不結盟的新型國家關系 乙:中國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活動
丙: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丁:為中國經濟建設創造和平的國際環境 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
5.某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舉例說明和平與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下面是學生
所舉的例子,不對的是
A.歐盟的成立及其經濟發展促進了歐盟各國的和平共處
B.兩次工業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都是在和平時期完成的
C.在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下,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D.中東地區經濟落后,導致戰爭沖突不斷
點擊下載全部:2010屆湖南隆回二中高三(上)歷史第三次月考試題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