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隧橋在滬通車 中國第三大島“上岸”
來源:網絡資源 2009-11-01 07:23:06
摘要: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委員會主任黃融指出,長江隧橋工程形成的寶貴財富,在于其“大規模、高難度橋隧一體化、公路軌道兩用集約化的設計,匯集了大量自主創新成果。”
孤懸于長江口1300多年的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終于“上岸”了!10月31日,經過11年的研究論證、近5年的艱苦建設,世界最大隧橋結合工程——上海長江隧橋正式通車。走陸路抵達崇明島的百年夢想,終于成真。
總長度達25.5公里、總投資逾126億元的上海長江隧橋,由8.9公里的全球最大直徑隧道和10.3公里的世界最大公路軌道合建斜拉橋,以及6.3公里的公路連接線組成,從上海浦東經隧道抵達長江口的長興島,再由大橋通至崇明島,在萬里長江上實現了“世紀穿越”。
這一工程在建設中也蘊藏著許多令中國工程界驕傲的世界第一:上海長江隧道盾構直徑達15.43米為世界第一;超大型盾構一次性掘進距離長達7.5公里,世界上絕無僅有;上海長江大橋主通航孔為跨徑730米的分離式全漂浮體系斜拉橋,也是世界上同類橋梁中最大的。尤其是工程建設中許多技術為國內外首次使用,中國工程技術人員逐漸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越江跨海隧道工程的核心技術群及其相關技術標準。
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委員會主任黃融指出,長江隧橋工程形成的寶貴財富,在于其“大規模、高難度橋隧一體化、公路軌道兩用集約化的設計,匯集了大量自主創新成果。”
連接中國各大沿海經濟區的重大跨海工程的建設,越來越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關注。上海長江隧橋的成功建成為中國其他跨海連島的隧橋結合工程進行了技術儲備。
上海長江隧道的貫通,不僅造就了世界工程史上的一個奇跡,也意味著崇明島“上岸”后,成為上海最具發展潛力的生態產業和中國重要的海洋裝備業聚集區。同時,這一世界級交通工程也將推動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經濟集群發展再次“提速”。
上海長江隧橋通車后,從上海浦東到達生態環境優良的崇明島,僅需20分鐘左右的車程。陸域面積1267平方公里的崇明島是世界最大河口沖積島,也是中國僅次于臺灣島和海南島的第三大島,連接長三角南北兩翼,被稱為“上海最后一塊真正的生態凈土”,有條件打造成國內首個生態產業集群。
目前,崇明三島總體規劃已出臺,崇明島、橫沙島將發展高端生態產業,而長興島將成為以現代船舶、港機制造業為主導功能的海洋裝備產業高地。
上海長江隧橋不僅緊密連通了崇明與上海市區,隨著正在加緊建設的崇明島跨江直通江蘇省啟東的崇啟通道貫通后,這條地處長江入海口、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國海岸線中點上的“黃金通道”,將連接滬杭、滬寧高速公路網絡,實現江海聯運,加快長三角經濟一體化。
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的長三角,歷來發展重心主要集中在南京、上海、杭州、寧波構成的經濟帶上。由于大江的阻隔,上海與江蘇的公路交通僅限于蘇南地區,與蘇中、蘇北地區沒有直接的公路交通設施,經濟互動受到很大制約,造成了南北經濟發展差距拉大。上海長江隧橋通車后,長三角北部的“經濟時速”有可能將被改寫,并有望隆起一片新的區域經濟發展高地。
上海社科院城市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鴻勝認為,上海長江隧橋是國家發展沿海戰略重要的基礎性設施,為長三角地區戰略結構轉型提供了條件,也加強了上海對長三角的輻射力,區域經濟效益將迅速提升。
而且,上海長江隧橋也是國家重點公路建設規劃中上海至西安線的重要組成部分,通車后將向北加快溝通南通、鹽城、連云港等城市群,向南與杭州灣大橋相連,構筑起沿海高速公路大通道,“不僅加快長三角經濟一體化,對推動中西部地區發展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區域經濟研究專家說。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