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16家公立醫院主管談醫改:不管怎么改公益性不變
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29 09:06:20
摘要:公立醫院改革存在哪些難題、各家醫院都出臺了哪些舉措、接下來還需要怎么做?昨天下午,本報特別邀請了杭城16家公立醫院的院長、書記等負責人,結合本院特色,暢談公立醫院改革,探討各自醫院在今后工作中可能出現的改革與創新。
“大醫院好醫生是多,技術水平也高,可就是太擠了,掛號、問診、手術、拍片……沒有一樣是不需要排隊的。”說起上大醫院的煩惱,家住城東的吳珍就開始大倒苦水。
上大醫院看病難,不僅是吳珍一人的苦惱,也是很多老百姓共同的體會。這次新醫改,將公立醫院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使更多老百姓享受到公立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
前些年,浙江省在省市醫療資源的整合和優化重組、省級醫療單位的財務委派管理、省市藥品聯合招標、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等方面做了積極的探索。寧波、杭州、紹興等地也在醫療機構經濟補償機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公立醫院改革需要調整各方利益,涉及最大限度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問題十分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
我省這次新醫改,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公立醫院改革存在哪些難題、各家醫院都出臺了哪些舉措、接下來還需要怎么做?昨天下午,本報特別邀請了杭城16家公立醫院的院長、書記等負責人,結合本院特色,暢談公立醫院改革,探討各自醫院在今后工作中可能出現的改革與創新。
保持公益性不變
陳新華(浙江省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
在此次新醫改中,公立醫院的改革備受關注。不管公立醫院的改革進展到哪一步,有一點始終不會改變,那就是公立醫院必須體現出的公益性。
所謂“公益性”,就是醫院盡可能多地給老百姓提供一些公益服務。我想講兩件事。
作為省級大醫院,我們醫院擁有強大的專家團隊,而這些正是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所缺少的。近幾年來,我們醫院陸續跟朝暉街道的多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結對。一方面,醫院的專家定期到社區坐診;另一方面,基層的醫生也能到醫院輪崗學習,醫院為他們提供免費的培訓和學習機會。
至于第二件事,那就是采用了高科技的視頻遠程會診系統。我們醫院在上世紀90年代就建立了這個系統,雖然當時所輻射的醫院不多,現在全省30多家協作醫院的患者,都能通過該系統,來享受省人民醫院專家的服務。
和基層單位共享優質技術
厲有名(浙醫一院黨委副書記)
我們醫院將瞄準創建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現代化醫療集團的目標,努力創建三級特等醫院。堅持以人為本,培養創新意識,實現可持續性發展,要以優質的醫療和服務來吸引病人,贏得發展,加大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的培養和建設力度,不斷開展新技術、新方法,努力解決疑難病癥。
近幾年來,我們進一步推進數字化醫院建設,先后與省內外80余家基層醫院建立了協作醫院與網絡醫療成員單位關系,與5家省級醫院協商初步建立了省、市(縣)、城鄉社區三級“網絡醫療服務平臺”,構建一個以病人為中心的遠程診療系統、以基層醫生為中心的遠程教育系統、以城鄉居民為中心的健康咨詢服務系統,開展遠程危重疑難病例會診、遠程重癥監護、遠程門診會診、雙向轉診和慢性病跟蹤治療,在診治疑難重病、搶救急重癥病人生命、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共享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多科合作提高醫療效率
何超(浙大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
結合新醫改的精神,我們醫院在公立醫院改革中主要秉承兩個理念不動搖:醫療過程要符合病人意愿并保證質量和安全,醫療服務要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率。
在這兩個理念的指導下,我們醫院推出了多科合作的治療方法,比如看糖尿病我們會聯合醫生、護士和營養師協同治療,看腸胃科疾病的病人會同時聯合心臟科和內外科的醫生。這樣做,看起來是投入了更多的人力,其實因為現在病人的病情已經日益復雜化,而且還夾雜著的多種疾病,多科室聯合治療的方法只會提高效率,降低服務成本。換句話說,這個服務成本不光應包括看得見的人力和財力,還包括看不見的時間和醫生的經驗。正因為推出這樣的服務,我們醫院的平均住院時間都小于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