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醫院改革前提:落實獨立法人地位
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29 08:44:24
摘要:這些問題在三級醫院身上表現得更加尖銳,因為上海醫保改革后,病人可隨意選擇醫院就診。病人就診往往選擇名氣大的醫院,導致這些醫院人滿為患、應接不暇。結果是病人不滿意,醫院也苦不堪言。
公立醫院自然要保證其公益性,但作為擁有較好醫療資源的上海諸多三級醫院,它們卻普遍面臨著財政緊張的難題,醫院的生存和發展都受到了挑戰。出現這樣問題的根源在哪,如何破解?
2006年底,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下發《關于進一步整頓藥品和醫療服務市場價格秩序的意見》,規定縣及縣以上醫療機構的藥品加成率不得超過15%,2007年上海市級醫院總體收支首次報出虧損。
另一方面,各醫院一直在扭曲的價格補償機制下提供服務。上海目前執行的醫療收費標準還是1997年版的,隨著物價水平上漲和醫療新技術應用,醫療服務價格與價值背離的“剪刀差”越來越大。
這些問題在三級醫院身上表現得更加尖銳,因為上海醫保改革后,病人可隨意選擇醫院就診。病人就診往往選擇名氣大的醫院,導致這些醫院人滿為患、應接不暇。結果是病人不滿意,醫院也苦不堪言。
早報記者在仁濟醫院東院看到,排隊看門診的病人眾多,而據醫院介紹,他們1000多張床位也始終滿員。據衛生經濟協會測算,現在仁濟醫生的工作量是440天/年,工作人員都是超負荷工作。
為此,有關專家呼吁上海三級醫院的門診門檻必須要提高,用收費水平定位三級醫院看大病重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常見病、慢性病的分級醫療制度。而據了解,上海醫改的基本思路就是推進醫療資源整合,構建以三級綜合性醫院為龍頭,由若干個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成的區域性醫療衛生聯合體,從而使得公立醫院更好地體現公益性。
同時,由于三級醫院作為事業單位,沒有自主權,也造成了目前諸多的醫患矛盾難以解決。
一位三級醫院的醫生告訴早報記者,他們醫生收受病人“紅包”的問題難以遏止,關鍵還是體制、機制問題,因為現在公立醫院主任醫生和主治醫生開刀都是一個價,沒有差距,病人自然要“暗地”里選擇醫生,如果開刀價格拉開,讓病人自由選擇醫生,拿“紅包”問題自然就能解決。
而轉變這個體制、機制,首先就要像新醫改中提及的一樣,“落實公立醫院獨立法人地位。”雖然仁濟西院的股改由于將向民營醫院轉身,不具備推廣意義,但三級醫院嘗試法人管理卻未嘗不可。
首先,政府作為公立醫院管理者的角色應該日益清晰,而其對公立醫院運營事務的直接干預要同時弱化。據記者了解,現在最新的醫改方案中已經指出,公立醫院將管辦分開,并且還將適度降低公立醫療機構比重。
據了解,在提交給上海市政府定奪的醫改備選方案中,已經有專家提出讓公立三級醫院開展一部分非公共品的高端醫療服務,比如醫學康復、高檔護理等,用這些高利潤的業務來補貼提供醫療公共品的收入不足。
這個思路和新醫改中公立醫院改革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因為對于三級醫院來說,財政補助和服務收費將是兩大主要收入渠道,而后者更應該體現三級醫院的價值。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