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下學期期中考試1
來源:網絡 2009-10-28 11:29:37
高一歷史下學期期中考試1
高一歷史試題
滿分:100 時間:90分鐘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50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我國古代農耕經濟形成南稻北粟局面取決于
A、自然條件 B、政府政策 C、居民口味 D、歷史原因
2、曲圓犁最早出現在
A、戰(zhàn)國 B、西漢C、曹魏 D、唐朝
3、促進小農經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 、鐵犁牛耕的出現及普及 B、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確立
C 、精耕細作技術的形成 D、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4、從西周時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士"到戰(zhàn)國時代的"廢井田,開阡陌",所反映的是
A、周王室的衰弱 B、井田制的破壞 C、土地所有制的變化 D、諸侯的強大
5、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實行均田制的根本目的在于
A、保護自耕農經濟 B、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C、限制地主土地兼并 D、維護自身封建統(tǒng)治
6、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完成于
A、孫吳 B、東晉南朝 C、中唐時期 D、南宋
7、按使用出現的先后時間依次排列下列三種冶煉燃料,正確的是
A、木炭、焦炭、煤 B、焦炭、煤、木炭
C、木炭、煤、焦炭 D、煤、木炭、焦炭
8、中國古代在世界上最早采用的手工業(yè)技術包括
①冶煉生鐵和鋼 ②用煤冶鐵 ③養(yǎng)蠶繅絲 ④制造陶器 ⑤制造瓷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9、下列關于中國古代官營、私營手工業(yè)的敘述錯誤的是
A、官營手工業(yè)生產范圍廣,規(guī)模大,分工細,代表著生產技藝的最高水平
B、官營手工業(yè)一直占據著古代手工業(yè)的主導地位
C、官營手工業(yè)不計成本,不入市場,生產效率低下,弊端叢生
D、私營手工業(yè)興起于春秋戰(zhàn)國,后來從中孕育出資本主義萌芽。
10、棉布成為中國人的主要衣料是在
A、漢代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1、中國古代的陶瓷制作技術不斷進步,以下我國瓷器品種出現的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①琺瑯彩 ②五彩瓷 ③青花瓷 ④白瓷 ⑤青瓷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⑤③④①② D、⑤②③④①
12、《國語》中說:"庶人食力,工商食官"這反映的是
A、官府壟斷工商業(yè) B、工商業(yè)受官僚剝削
C、工商業(yè)不屬于庶人,屬于官僚 D、工商業(yè)者不勞而獲
13、北宋時期四川地區(qū)出現交子的根本原因
A、商品經濟發(fā)展 B、鐵錢攜帶不便 C、交通不變 D、四川盛產紙張
14、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商業(yè)繁榮的高峰期出現在
A、秦漢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5、漢唐時期,城市的主要職能是
A、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 B、政治中心和軍事重鎮(zhèn)
C、軍事重鎮(zhèn)和經濟中心 D、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16、假如你生活在明朝中后期,做生意賺了很多錢,之后你會首先考慮把這錢用來
A、廣置田地 B、放高利貸 C、興辦手工作坊 D、娶妻納妾
17、明清重農抑商政策最重要的影響是
A、促進了農業(yè)經濟的繁榮 B、增強了明清時期的國力
C、喪失了發(fā)展經濟的最好機遇 D、導致了科學技術的落后
18、康乾盛世之際,孕育著中西國力興衰易位的因素有 ①統(tǒng)治者缺乏世界眼光,愚昧無知,固步自封 ②重農抑商、禁海閉關政策的阻礙 ③文化專制的影響和鄙薄科學技術的后果 ④中國缺乏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所必須的資本和市場網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學習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學分別就下列主題作了演講,你認為哪一個概括了這段歷史的全過程
A、帝國的彷徨 B、中華的榮耀 C、東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興
20、結束了世界各地區(qū)相互孤立的狀態(tài),各民族逐步融合為一部統(tǒng)一的人類歷史的起點是
A、絲綢之路的開通 B、四大發(fā)明的傳播
C、新航路的開辟 D、工業(yè)革命的擴展
21、15世紀"西歐人的發(fā)財夢做得很是時候",這樣評論主要是因為:
A、當時了解到東方有很多財富 B、當時已具備了海外探險和擴張的條件
C、資本主義萌芽已經產生 D、東西方的力量對比發(fā)生了變化
22、15世紀時歐洲人急于開辟新航路的原因不包括
A、為迅速溝通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B、《馬可·波羅游記》誘使西方人到東方去尋找黃金和香料
C、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使他們渴望獲得黃金
D、為了傳播基督教
23、在早期的殖民掠奪中,西班牙殖民掠奪的特點是
A、海盜和販賣黑奴結合起來 B、侵占商業(yè)據點,進行欺詐性貿易
C、拓展版圖,掠奪金銀,販賣黑奴 D、發(fā)展海上運輸,致力海上貿易
24、17世紀時荷蘭有"海上馬車夫"之稱,確切的理解是
A、荷蘭的造船業(yè)最發(fā)達 B、荷蘭經濟落后靠替它國運輸商品賺錢
C、荷蘭成為當時世界頭號貿易強國 D、荷蘭的交通運輸業(yè)發(fā)達
25、新航路開辟后,先后成為貿易強國和殖民強國的下列國家,排列正確的是
A、葡萄牙→荷蘭→英國 B、意大利→西班牙→英國→荷蘭
C、葡萄牙→英國→荷蘭 D、意大利→葡萄牙→荷蘭→英國
26、殖民擴張給歐洲帶來的最大影響是
A、為歐洲資本原始積累做出了貢獻 B、為歐洲提供了大量廉價勞動力
C、使歐洲獲得了大量黃金 D、使歐洲獲得了大量香料
27、工業(yè)革命出現的直接原因是
A、自然科學的進步 B、資產階級對利潤的追求
C、市場擴大的需要 D、手工勞動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28、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給英國社會生活帶來了重大變化,下列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A、汽車在馬路上奔馳 B、人們可以坐火車外出
C、電燈照亮了千家萬戶 D、電話成為重要的通訊工具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初步形成對世界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起了相當丈的促進作用。據此回答29~30題。
29、導致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市場形成的主要動力是
A、第一次工業(yè)革命 B、英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確立資本主義制度
C、第二次工業(yè)革命 D、流行的自由主義思想
30、導致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的原因是:①國際貿易的發(fā)展 ②人口和資本的流通 ③武力威逼 ④通訊技術的發(fā)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1、下列各項中,最能說明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歷史必然性的是
A、工業(yè)革命后,英國加緊殖民擴張 B、清王朝奉行閉關自守政策
C、與英國相比,當時中國太落后 D、清政府禁煙激化了中英矛盾
32、時人記載"近日洋布大行,價才當梭布三分之一。吾村專以紡織為業(yè),近聞無紗可紡。松、太布市,消減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這則材料反映出:
A、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開始產生 B、 家庭手工業(yè)在外國商品沖擊下破產
C、 松、太的棉紡織水平下降 D、 中國手工棉紡織價格下降
33、1852年英國駐廣州代辦密切爾驚異地說:"經過和這么一個大國家開放貿易保護10年之久,并且雙方都已廢除了一切獨占制度,而擁有如此龐大人口的中國,其消費我們的制造品竟不及荷蘭的一半。也不及我們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亞殖民地的一半,趕不上法國或巴西,趕不上我們自己,不在印度之上……這好像是一個奇怪的結局。"造成這種"奇怪結局"的主要原因是
A、英國商品價格昂貴 B、中外消費觀念不同
C、中國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D、中國市場沒有開放
34、洋務運動標志著中國現代化的起步,得出這一歷史結論主要是由于洋務派
A、興辦機器生產的近代工業(yè) B、籌建近代海軍和海防
C、創(chuàng)辦近代教育,派留學生出國學習 D、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35、屬于早期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的是:①上海發(fā)昌機器廠 ②廣東繼昌隆繅絲廠 ③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 ④開平煤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36、李福明辦有一個機器面粉廠,因不滿北京官府的勒索而到官府講理,結果被以"私設磨房","哄鬧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面粉廠也被迫停業(yè),這件事表明
A、清朝是一個沒有法律的政權 B、外國資本主義阻礙民族工業(yè)發(fā)展
C、封建勢力反對一切外來事物 D、封建勢力嚴重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
37、設想你是位19世紀70年代投資企業(yè)的人,從投資小見效快的角度考慮,最好投資于
A、重工業(yè) B、輕工業(yè) C、農業(yè) D、軍事工業(yè)
38、費正清教授把一戰(zhàn)期間中國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稱為"沒有前途的經濟奇跡"主要是因為
A、工業(yè)結構不合理 B、地區(qū)分布不平衡
C、社會環(huán)境未根本改變 D、軍閥割據混戰(zhàn)
39、"火柴大王"劉鴻生回憶說"我在重慶辦的中國毛紡織工業(yè)部,火柴原料廠及蘭州辦的毛紡廠,都有官僚資本的投資。我原來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慶卻成了大老板的伙計。"此材料說明他遭遇的排擠和打擊主要來自
A、官僚資本 B、外國資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階級
40、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fā)展,但最終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受民族資產階級兩面性的制約 B、中國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國內市場
C、民族資產階級沒有政治地位 D、近代中國社會形態(tài)的制約
41、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在淪陷區(qū)大肆掠奪的直接目的是
A、適應侵略戰(zhàn)爭的需要 B、破壞中國淪陷區(qū)的經濟
C、逼迫南京國民政府投降 D、阻礙中國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
42、戊戌變法時期,有人作詩曰:"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裁作短衣裝,腳跟形勢先融化,說道蓮鉤六寸長。"此詩主要反映的歷史現象是
A、倡導婚姻自由 B、易服、廢止纏足 C、全盤西化 D、反清革命
43、維新派人土掀起女權運動的主要原因
A、外國傳教會的宣傳 B、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響
C、資本主義發(fā)展的要求 D、民族危機的影響
44、我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有 ①由通商口岸逐漸向內地擴 ②各地之間的變化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 ③和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密切相關 ④反映了中國向西方學習的不斷深入發(fā)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45、下列不屬于中西合璧的產物的是
A、里弄 B、四合院 C、中山裝 D、旗袍
46、1930年,有一人到廣州旅游,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裝 B、見成群男士拖著長辮子
C、在西餐館就餐 D、聽到有人稱呼他"同志"
47、如果你生活在近代,你能領會當時社會生活有哪些變化
①可以乘輪船到外地經商 ②可以用電報與親友聯系
③可以觀看電影《歌女紅牡丹》 ④可以到《申報》上登廣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8、標志著中國新式水運業(yè)的誕生的事件
A、輪船招商局成立 B、福州船政局成立
C、民生輪船公司成立 D、日清輪船公司成立
49、"舉頭鐵索路行空,電氣能收奪化工。從此不愁魚雁少,音書萬里一時通。"此詩贊揚的是下列哪一項事業(yè)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鐵路運輸 B、航運 C、航空 D、電報通訊
50、新式交通的引入和發(fā)展帶給中國社會的變化中,最能反映歷史潮流的是
A、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 B、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
C、加強了世界之間的聯系 D、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二、非選擇題: 51題14分,52題13分,53題10分,54題13分。
51、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4分)
《天仙配》是中國的一個美麗神話故事,它寄托著下層勞動人民對自由純真愛情的向往。其中膾炙人口的歌詞唱道:
七仙女:樹上的鳥兒成雙對, 董永:綠水青山帶笑顏。
七仙女:從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雙雙把家還。
七仙女:你耕田來我織布, 董永:我挑水來你澆園。
七仙女:寒窯雖破能避風雨, 董永:夫妻恩愛苦也甜。
請回答: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體現了中國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1分)你能說說這種生活方式的特點嗎?(3分)
(2)假如董永穿越時間隧道,進入民國初期,作為一個國民,他的生活會發(fā)生哪些變化?(4分)為什么?(4分)
(3)董永生活的變化說明了什么?(2分)
52、人類社會的經濟發(fā)展一再證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請結合兩次工業(yè)革命的有關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3分)
(1)兩次工業(yè)革命中出現了哪些新型的經濟組織形式?(2分)
(2)兩次工業(yè)革命的關鍵區(qū)別是什么?(2分)
(3)兩次工業(yè)革命分別使人類進入什么時代?(2分)對人類歷史的進程有怎樣的影響?(3分)
(4)兩次工業(yè)革命中直接推動交通工具變革的重大發(fā)明是什么?(2分)各有什么作用?(2分)
53、(10分)簡要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前后,中國的商業(yè)企業(yè)為什么最早出現在通商口岸?(2分)中日甲午戰(zhàn)爭前,它為什么始終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認?(2分)
(2)簡要概括我國近代民族工業(yè)在一戰(zhàn)期間出現黃金時期的原因。(6分)
54.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3分)
材料一 :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則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今驅民而歸之農,皆著與本,使天下各食起力。末計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
--賈誼《論積貯疏》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請回答: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農業(yè)和商業(yè)的關系?(4分)各自的理由是什么?(4分)
(2)請從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兩方面分別各舉一例說明古代中國重農的表現(2分)
(3)盡管封建社會推行抑制工商業(yè)發(fā)展的政策,但手工業(yè)和商業(yè)還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請各列舉古代冶煉業(yè)、絲織業(yè)、陶瓷業(yè)的一項成就。(3分)
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50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B C D D C C B D B A A C B A C A A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A C C A A C B C B A B C A B D B C A D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A B B A B B D A D D
二、非選擇題:4小題,共50分
51、
(1)生活方式:"男耕女織"。(1分)特點:①自給自足。②以家庭為單位。③脆弱性。④落后性。(答對3點,即可得滿分3分)
(2)變化:①在服飾上可能穿長袍馬褂或西裝。②剪掉長發(fā)。③住在中西合璧的里弄里。④出行騎自行車、坐電車、火車、輪船。⑤社會禮儀:見面握手、鞠躬,相互稱呼采用先生、同志。⑥飲食:食用糖果、點心、罐頭等西式食品。⑦可以讀報刊、照相、看電影。(任答出四點即可得滿分4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原因:①西方工業(yè)文明的影響,科技的推廣。②民主、平等、自由思相的傳播。③政治、經濟制度改革。④各種新式工業(yè)的興起。(4分)
(3)說明:工業(yè)文明取代農耕文明是歷史的進步。(2分)
52、
(1)經濟組織: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中出現了工廠制度。(1分)
第二次革命中出現了大企業(yè)、國際聯合企業(yè)、跨國公司等新型的經濟組織。(壟斷組織)(1分)
(2)關鍵區(qū)別是:第一次革命時期,科學與技術尚未真正結合。第二次革命時期,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2分)
(3)蒸汽時代","電力時代";推動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推動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4分)
(4)發(fā)明:第一次:改良蒸汽機;第二次:內燃機的發(fā)明。(2分)
作用:①蒸汽機的改良,促進近代城市的興起,加速了工業(yè)代進程,(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與發(fā)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蒸汽時代"。
②內燃機的發(fā)明,推動了石油開采業(yè)的發(fā)展和石油化工工業(yè)的產生(2分)
53.
(1)①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強入侵的影響,自然經濟最早開始瓦解。(2分)(如答"交通便利"等其他符合題意的,給1分)
②清政府奉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對工商業(yè)實行嚴格的限制。(2分)
(2)①列強忙于一戰(zhàn),暫時放松了對華經濟侵略,為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2分)
②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影響(2分)
A、民國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地位,激發(fā)了他們振興實業(yè)的熱情。(1分)
B、政府實行有利于發(fā)展經濟的政策,也促進了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1分)
C、政府倡導使用國貨,刺激了民族工業(yè)發(fā)展。(1分)
③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有力地促進了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2分)
54.
(1)材料一認為農業(yè)和商業(yè)是矛盾的,農業(yè)為本商業(yè)為末。
材料二認為農工商皆為本。(4分)
材料一理由是農業(yè)可"使天下各食其力"、商業(yè)"游食之民甚眾"。
材料二理由是認為"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4分)
(2)生產工具:漢代發(fā)明播種工具耬車。生產技術:北魏《齊民要術》記載推廣綠肥種植和實行輪作,比西方早一千多年。(2分)
(3)冶煉業(yè):魏晉南北朝時期發(fā)明灌鋼法,鋼的產量和質量大大提高。
絲織業(yè):明清時期花樓機能織出畫師設計的各種花紋。
陶瓷業(yè):景德鎮(zhèn)的青花瓷。(3分)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