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才能不捂鼻上課
2009-10-28 10:45:17網絡資源
4月14日,杭州市蕭山六中由于受周邊環境造成的各種異味困擾,學生只能捂著鼻子上課。該校坐落在蕭山戴村鎮工業園區里面,學校的近3000名師生時常被各種臭氣包圍著,即使關著門窗也無法正常上課。
古語說,“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可是在照片《學生天天捂鼻上課》中的蕭山六中近3000名師生聞到的臭味卻不僅僅是臭這么簡單,聞了它還會惡心、嘔吐、頭暈、頭痛。正因為這樣,雖然他們被這種臭氣包圍的足夠“久”,卻難以“不聞其臭”,而是要“天天捂鼻上課”。
師生們抗爭過,8年了,他們與臭氣的斗爭沒間斷過,甚至還積累出一本“臭氣日記”,但事情卻難以解決,因為各方都有自己的說辭。企業說,“我們絕對是達標的”,他們認為,“作為工業園里的企業,沒有味道是不大可能的”,關鍵是學校不應該建到這里來;環保部門多次查廢氣、測指標,但“園區內要徹底清廢很難”;教育部門解釋說,“先建區后建校,當時環境是好的”,只是后來工業發展超出了預想。
按照一般人的思維,學校和工業園區為伴,是不太合適的,因為即使沒有廢氣,光是噪音也難以讓人安心讀書。近年來,教育部曾數次發文,強調新建中小學選址要重視學生的安全,要對建設場址周邊地質、交通、環境等主要條件進行科學評測,不得與生產、貯藏易燃易爆物品的車間庫房、物理化學污染源地段等不利于學生學習、身心健康和危及學生安全的場所毗鄰。那為何把蕭山六中會建在工業園區?戴村鎮政府表現得很無奈,因為“實在找不出合適的教育用地”,而且園區里馬上還要再建一所初中。
真的找不到可以擺放書桌的安全之地嗎?我們不禁追問,能征集如此大面積的土地建工業園區,為何輪到修建學校時就征不到土地了?這樣的做法很容易讓人想到,莫非只有招商引資才是硬指標,而發展教育就是“軟柿子”?由此看,“先經濟、后教育”思想在作怪恐怕才是最真實的原因吧。
從這件事上,我們不難看出一些地方政府官員對教育的真實態度——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把教育視為周期長、見效慢、不易出“成績”的軟任務。政府注重發展地方經濟沒有錯,但是把損失環保,甚至損害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為代價去求得經濟的快速發展,是決不可取,也是與科學發展觀背道而馳的。
教育發展是社會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教育發展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是科學發展觀的應有之義。不過,我們也看到,單靠提高認識、端正態度、擺正位置之類的勸誡,對那些地方官員來講,力度和實效極為有限。在今年的“兩會”上,就有代表委員建議,要促進地方政府真正致力于教育優先發展,必須動“真格兒的”,來“硬的”,把教育發展納入政績考核體系,并對考核差者進行問責。
只有把地方教育和經濟發展之間的位置擺正,“實在找不出合適的教育用地”這類的話才能夠避免,“捂鼻上課”事件,才不會久拖不決,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才會真正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