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第二學期期中考試試卷A
來源:網絡 2009-10-28 02:41:44
高二政治第二學期期中考試試卷A
說明:1、本試卷共分第I、II兩卷,第I卷選擇題部分,共76分,將正確答案填寫在答題
卡上。第II卷非選擇題,共74分,將答案直接寫在答卷上。
2、本次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50分。
第I卷(選擇題 76分)
一、 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每小題2分,共52分)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運用所學知識,完成6~7題。
6、從經濟學上看,要實現"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就必須:
A、使價值規律充分發揮作用 B、把國家的宏觀調控作為配置社會資源的主要手段
C、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D、堅持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7、上述材料中的論斷:
A、是對社會主義的感性認識 B、是對社會主義的理性認識
C、屬于推理的思維形式 D、是對社會主義本質作出的假判斷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要堅持,但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靜止不變的。不顧歷史條件和現實情況,照抄照搬馬克思主義的本本,行不通。運用所學知識,完成8~10題。
8、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之所以要堅持,是因為:
A、科學理論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 B、正確的意識是對客觀事物的如實反映
C、科學理論能夠指導人們提出實踐活動的正確方案
D、認識的根本任務在于獲得理性認識
9、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靜止不變的,這是因為:
A、意識也是運動的主體 B、認識總是要發展的
C、客觀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D、理性認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10、不顧歷史條件和現實情況,照抄照搬馬克思主義本本,行不通。這一論斷蘊涵的唯物論
道理是:
A、客觀條件是人們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
B、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C、人們能夠認識和改造規律 D、人在客觀條件面前是無能為力的
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看事情必須要看它的實質,而把它的現象只看作入門的向導,一進了門就要抓住它的實質,這才是可靠的科學的分析方法。"據此回答11~12題。
11、毛澤東同志的上述論斷:
A、說明了認識的目的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B、指出了認識的根本任務在于透過現象認識本質
C、肯定了現象與本質是直接合而為一的
D、確認了事物的現象有真象與假象之分
12、人們要認識事物的本質,就必須:
A、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
B、承認人在客觀規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
C、拋開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聯系 D、承認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
清華大學研制的多波長多階存儲技術及實驗通過了專家鑒定。這項技術可以把普通CD光盤片的容量提高為目前的三倍,標志著我國光存儲技術獲得重大突破。這一技術的研制成功,為中國光盤產業開辟了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路線。據此回答13~14題。
13、多波長多階存儲技術的研制成功,說明:
A、我國在新技術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B、技術創新是認識的惟一來源
C、人的認識是一個由膚淺到深刻的認識過程
D、科學的理性認識對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14、上述事例說明,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要走出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路線,就必須:
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B、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
C、積極推進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 D、壟斷我國的先進技術
黨的第十六次代表大會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這是十六大的歷史性貢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據此回答15~16題。
15、下列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識正確的是:
①"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②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③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④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國一切工作的中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使
我們黨實現了指導思想上的與時俱進,順應時代要求,符合黨心民心。這體現的哲學道
理是:
A、感性認識必須上升到理性認識 B、意識對物質具有指導作用
C、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D、沒有質變就沒有事物的發展
《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指出,要鍥而不舍地改造主觀世界,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打牢思想政治基礎,筑嚴思想政治防線。據此回答17-19題。
17、之所以要鍥而不舍地改造主觀世界,是因為:
A、主觀因素是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
B、主觀因素越正確,就越有利于進一步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C、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是相互制約的
D、事物是普遍聯系和變化發展的
18、在歷史唯物主義看來,正確的價值觀是指:
A、符合統治階級利益的價值觀 B、符合被統治階級利益的價值觀
C、符合生產力發展水平要求的價值觀 D、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和人類根本利益的價值觀
19、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哲學依據是:
A、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B、社會存在的發展是客觀的
C、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D、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一定社會存在的基礎上產生
江澤民同志在紀念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運用相關知識,完成20~22題。
20、江澤民強調廣大青年要樹立崇高的理想,這是因為:
A、理想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 B、理想分為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
C、崇高理想對人生和社會有著重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D、理想可以轉化為現實
21、江澤民指出,真正遠大理想,必須與祖國和人民的意愿緊密結合。這是因為:
A、真正遠大的理想屬于社會理想 B、崇高的理想必須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C、科學的理想只需要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D、個人的遠大理想,就是祖國和人民的理想
22、江澤民強調廣大青年要始終發揚艱苦奮斗精神。這是因為:
①艱苦奮斗是有志者應有的精神境界
②提倡艱苦奮斗,是由我們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③艱苦奮斗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
④現階段我們還落后,將來富裕了,才能放棄艱苦奮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人民日報》載文指出,最近,中央宣講團在各地宣講十六大精神,成為各地的一件大事。廣大干部群眾懷著濃厚的興趣聽取宣講報告,氣氛熱烈,反響強烈。據此回答23~26題。
23、學習的方法是否得當、學習的態度是否對頭、學習的動機是否端正,效果就大不一樣。
這說明:
A、客觀決定主觀,主觀反映客觀 B、人們的意識、價值取向是受主觀因素制約的
C、積累的主觀因素越正確,就越能決定實踐的效果
D、學習的動機和態度是主觀的范疇,對客觀事物影響不大
24、行成于思。缺少科學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有了理論上的清醒和堅定,才能更加自
覺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這說明:
A、有了理論的指導,人們的實踐就能取得成功
B、科學理論對實踐有指導作用
C、認識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D、理論上的清醒和堅定,是我們的事業取得勝利的決定因素
25、行勝于言。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對十六大精神的學習掌握,事情還只是進行了一半,
還有更重要的一半,就是認真貫徹落實。這就告訴我們:
A、我們必須認真把握十六大的精神實質 B、不同的認識對實踐有不同的反作用
C、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 D、實踐是認識的源泉
26、學習是貫徹的前提,貫徹又是學習的目的。這深刻地揭示了 的辯證關系。
①實踐和認識 ②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
③理論和認識 ④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二、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錯選、多選,該題不給分;少選且
正確的得1分。每小題3分,共24分。
27、通過科技攻關,我國在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取得許多重大成果,解決了一系列天然氣工業
大發展中遇到的重大理論問題。目前,我國15個大型氣田全部是開展國家科技攻關以
后,在相關理論技術支撐下發現的。這說明:
A、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能夠通過抽象思維活動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B、客觀規律性制約著人們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C、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在不斷深化和向前推移
D、科學理論對人們的實踐活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28、人民日報》載文指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是一個持續、
更替和創新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必然要在這個過程中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不斷
地豐富和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這說明:
A、隨著歷史的發展,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得到增強
B、人的認識是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擴展、深化和向前推移的
C、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價值觀
D、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29、必須在全社會倡導集體主義思想,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堅持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
個人利益之上,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筑牢拒腐防
變的長城。這是因為:
A、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
B、集體主義和個人利益是根本對立的
C、個人主義是與集體主義根本對立的思想體系,對個人、對社會有極大的危害性
D、集體主義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價值取向
30、要把現實和理想聯系起來,決不能只顧眼前而忘記遠大理想,也決不能離開現實努力而空談遠大理想。這說明:
A、理想對人生、對社會有著重大的促進作用 B、理想要轉化為現實,需要艱苦奮斗
C、理想與現實是緊密相聯的 D、提倡艱苦奮斗,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31、實踐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的活動,是社會性歷史性的活動。
下列說法中正確體現三者關系的有:
A、實踐的主體、手段、對象都是客觀的
B、任何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活動都必須尊重一定歷史時期的客觀條件
C、任何實踐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進行的
D、任何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都離不開人的能動性,并隨著各種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32、《經濟日報》載文指出,我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僅占世界人均的1/4,
而我國每年污水排放總量為365億立方米,大部分江河湖泊嚴重污染。這一狀況加劇了
水資源緊缺的危機。而我國隨著技術產業化推進水處理已成功地在海水、苦咸水談化,
純水、超純水制備以及工業廢水處理方面得到規模化應用。這說明:
A、實踐的需要推動了認識的發展 B、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惟一標準
C、科學實驗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D、我們必須堅持用聯系、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33、《求是》雜志發表評論員文章指出,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
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實踐發展的內在要求,是中國共產黨81年歷史經驗的深
刻總結。我們黨80多年奮斗的歷史雄辯地說明,中國共產黨要保持自己的先進性,最
根本的一條經驗,就是必須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這是因為:
A、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B、認識要更好地指導實踐,必須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C、實踐是認識的惟一來源和根本目的
D、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活動
34、歷史實踐說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切成就,都是全體人民群眾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
取得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也是靠人民群眾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取
得的,人民群眾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實基礎和力量源泉。這說明:
A、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B、只要相信群眾,就能依靠群眾,并為群眾利益而奮斗
C、要造福人民,推動社會進步,必須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
D、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第II卷(非選擇題 74分)
三、簡答題:(每小題13分,共26分)
35、江澤民同志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希望青年們樹立
遠大理想,堅持發奮學習,注重錘煉品德,不斷開拓視野,勇于進取創新,始終艱苦奮
斗,努力為我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努力為最廣大人民謀利
益。
①我們青年為什么要樹立遠大理想?(4分)
②應當樹立什么樣的遠大理想?(4分)
③怎樣才能把自己的理想轉化為現實?(5分)
36、山西省運城富源煤礦發生特大透水瓦斯事故,死亡21名礦工。事故
發生后,礦長張順和對事件真相隱瞞不報,直至事故被群眾舉報并查實。在看守所里,
張順和懺悔地說:"我有罪,罪不可恕,我撈錢撈得黑了心沒了人性,隱瞞事故真相,
隱瞞了21名礦工的生命,我罪大惡極呀!"
①上述材料反映了人生價值觀的什么道理?(6分)
②我們從上述材料中應得到什么啟示?(7分)
四、辯析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37、在我國,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公民實現了個人利益就意味著
國家利益得到了實現。(12分)
38、改造了客觀世界,也就改造了主觀世界。(12分)
五、論述題:(共24分)
39、江澤民同志指出:"面對國際、國內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必須堅持努力學習和實踐
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的思想路線,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不斷研
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形成新認識,開辟新境界。"
①面對國際、國內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為什么必須堅持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8分)
②運用認識論的有關道理,說明為什么必須努力學習和實踐馬列主義、毛澤東思、鄧小平理論。(8分)
③從認識的根本任務上看,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我們如何形成新認識,開辟新境界?(8分)
高二政治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共52分)
1、D 2、B 3、B 4、D 5、D 6、D 7、B 8、C 9、B 10、A
11、B 12、A 13、C 14、C 15、A 16、C 17、B 18、D 19、C 20、C
21、B 22、A 23、B 24、B 25、C 26、D
二、不定項選擇題:(共24分)
27、ACD 28、ABD 29、ACD 30、BC 31、BD 32、AD 33、ABC
34、ACD
三、簡答題:(共26分)
35、①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崇高理想對人生、對社會有重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2分)我們青年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并為實現理想而奮斗,就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更有價值。(2分)
②我們樹立的遠大理想必須符合社會的發展規律,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分)
③第一,理想源于現實,高于現實,又可以轉化為現實。第二,理想的實現需要多方面的條件,而從主觀方面說,特別需要艱苦奮斗。這是因為,艱苦奮斗是有志者應有的精神境界,提倡艱苦奮斗也是由我們的基本國情決定的。第三,要堅持發奮學習,注重鍛煉品德,不斷開拓視野,提高個人的素質。(5分)
36、①價值觀對人生選擇、人生道路有重要的導向作用。由于礦長張順和受個人主義價值觀的支配,所以在事故發生后隱瞞事件真相。這同時也說明了個人主義價值觀不僅害了別人,危害社會,而且也最終損害自己的權益。(6分)
②第一,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要自覺樹立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反對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第二,要看到金錢不是人生的全部內容,不是人生價值的決定因素,取得金錢的手段應該是正當的、合法的。第三,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不能為了個人利益而損害他人和社會的正當利益。(7分)
四、辯析題:(共24分)
37、①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互為前提而存在的;另一方面,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互相促進而共同發展。因此,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4分)
②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之間雖然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畢竟存在著差異。在某些具體問題上,二者不一致的情形是常常發生的,甚至會出現不可兼顧的矛盾。(4分)
③公民實現了個人利益,并不意味著國家利益得到了實現。公民只有在實現個人利益的同時,自覺維護和服從國家利益,才能有利于國家利益的實現。(4分)
38、①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是有區別的。改造客觀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改造主觀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同客觀世界的關系。(5分)
②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一般說來,人們通過社會實踐,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在改造著自己的主觀世界。(5分)
③可見,對改造了客觀世界,是否也就改造了主觀世界,必須進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2分)
五、論述題:(24分)
39、①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3分)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只有這樣,才能正確認識我們面臨的客觀情況,制定符合實際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推進我國的現代化事業不斷向前發展。(5分)
②第一,科學理論能夠指導人們提出實踐活動的正確方案,因而對于人們的實踐活動有著巨大的指導作用。(3分)第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科學理論,對于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5分)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和實踐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③認識的根本任務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面對新情況、新問題,要透過現象抓事物的本質,形成新認識,開辟新境界,就應當:第一,必須深入實踐,調查研究,掌握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須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感生材料進行加工制作;第三,必須發揮創造性思維,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8分)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