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3000美元機遇關口 升級中國養老保障水平
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27 07:46:56
摘要: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GDP剛過1000美元,與發達國家大多在人均GDP達5000-10000美元時進入老齡化社會相比,“未富先老”一直被視為我國老齡化社會的顯著特征,長期左右著我國養老事業的發展規劃。
面對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沖擊,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王振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我國應強化危機意識,抓住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的戰略機遇,盡快制定應對老齡化社會的中長遠規劃,升級我國養老保障水平,建立與中等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老年福利制度。
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GDP剛過1000美元,與發達國家大多在人均GDP達5000-10000美元時進入老齡化社會相比,“未富先老”一直被視為我國老齡化社會的顯著特征,長期左右著我國養老事業的發展規劃。
“然而,情況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2008年我國人均GDP達到22698元,超過3000美元,居民儲蓄存款超過20萬億,過去‘未富先老’的認識已經落伍。”王振耀說,預計三年后我國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邁入中等發展水平國家行列。
他認為,這一新的發展階段意味著國家經濟實力提升,居民消費類型和行為發生巨大改變。對養老而言,國家有了應對老齡化危機的經濟基礎,百姓有了進一步提升養老質量的社會需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養老服務體系迫在眉睫。
王振耀指出,當前各級政府應提高對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這一新階段的認識,明確養老事業發展面臨的基本形勢,增強應對人口老齡化和老齡社會挑戰的責任感和緊迫性。盡快制定應對老齡化社會的中長遠規劃,加快完善老年社會保障體系,大力發展中國特色養老服務模式,建立與中等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老年福利制度。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