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體細胞轉干細胞新法問世 干細胞研究邁出大步
來源:科技日報 2009-10-22 17:49:19
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成功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顯著提高將成體組織轉化成干細胞的效率,使干細胞醫學研究實踐邁出了一大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10月18日《自然—方法學》(Nature Methods)雜志網絡版上。
在干細胞醫學研究領域,幾乎所有的研究人員都夢想著有一天可用干細胞修復任何病患體內的受損組織。而將成體細胞轉化成iPS細胞(誘導多功能干細胞),可避開使用胚胎干細胞所遭遇的倫理問題,并且可使生成的干細胞與病人的免疫系統匹配,從而避免產生人體組織排斥問題。早在2007年12月,日本和美國的兩個實驗室就宣布利用基因插入技術首次創造出人類iPS細胞,這被認為是一項重大突破。但在iPS細胞療法可實際應用之前,仍有兩個主要難題需要解決:一是安全問題,因為基因操控具有潛在危害;二是速度和效率問題,基因插入技術過程耗時長達4 周,其成功率僅有萬分之一。
在今年早些時候,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副教授丁盛(音譯)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純化蛋白質將成體細胞轉化為最原始的胚胎樣細胞,從而避免了插入基因所帶來的安全問題。其研究成果發表在2009年5月份的《細胞干細胞》雜志上。
為解決速度和效率問題,丁盛博士將焦點集中在了可生成結締組織的成纖維細胞生成的自然過程研究上。這種自然發生過程稱為MET(間質—上皮細胞轉化),會使成纖維細胞更接近于干細胞樣狀態。研究小組測試了大量類藥分子,尋找抑制TGFb(轉化生長因子β)和MEK(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路徑。TGFb和MEK都參與MET過程。經過研究,他們發現兩種化學物質——ALK5抑制劑 SB43142和MEK抑制劑PD0325901——的組合,在促進成纖維細胞轉化成干細胞方面的效用最高,比傳統方法的效率高100倍。隨后,研究人員又鎖定了一種名為Thiazovivin的新型化合物,將此種化合物與SB43142和PD0325901結合使用,可提高效率200倍,同時將轉化周期由原來的4周縮短到2周。
丁盛博士指出,這是人類細胞可以加速重組的第一個例證,相信這個方法將被廣泛采用,從而極大地推動iPS細胞的研究。新方法基于自然生物過程,其使用的分子類型也早已經過人體測試,因此,除了速度和效率優勢外,其安全性也十分可靠。
報道稱,除對實際應用的巨大推動外,新方法的開發也使人們對成體細胞轉化成干細胞的生物學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
相關鏈接: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