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
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21 14:06:23
(3)語言簡明通俗。講話的語言要明白無誤、深入淺出,還要注意符合講話的場合以及與聽眾的關系,一方面要注意讓聽眾易于接受,一方面還要注意語言得體。
二、把握文脈思路
學生默讀課文,劃分課文的段落層次,歸納大意。
提示:本文十分注意用段首句來提綱挈領,使講話易于被聽眾準確無誤地接受,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課文第3段的段首句是:“在20世紀的百年中,中華民族的命運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和巨變。”接著這段話就分上半葉和下半葉講了一個世紀以來所發生的轉折和巨變。又如,課文第7段的段首句是:“21世紀正向我們走來。”這句話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最典型的是,第13—16段講了對青年的四點希望,每一段講一點,每一段都是先概括說出一項希望的內容,然后再加以論述,有條有理,清楚明白。
結合“練習”一、二題討論結構層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內容。
三、了解本文語言的特點
本文語言方面的最大特點是精練準確得體。作為一篇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開頭首先對不同身份的人分別表示“祝賀”、“問候”、“歡迎”,這幾個詞用得非常得體,符合說話人和聽眾的身份。又如第5段,論述了北大的光榮傳統、優良學風以及它和我們民族精神的關系,語言不僅精練,且極為準確。只用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八個字就概括了北大的優良傳統,只用了“鉆研、求實、創新、向上”八個字就概括了北大的優良學風,并指出這些傳統和學風生動地體現了中國的民族精神,并且對此也是用了“自強不息,開拓進取”八個字就作出了十分精當的概括。
四、難點討論:本文在第6段提到作者大學時代的收獲,其作用是什么?
作用可從三個方面看:一是作者提及自己大學時代的收獲跟本文主旨是一致的,全文主要就是針對大學生以及全國青年講道理、提希望的,以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身份講自己的切身體會,有很強的說服力;二是這樣講,一下子就拉近了與聽眾的距離,使原來很嚴肅的講話變得生動活潑,讓人感到十分親切,進一步增強了說服力;三是這段話在上下文之間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特別是其中提到自己“在那段生活中學到的科學文化知識、做人的道理和確立的人生理想,至今仍然受用”,使文意由論述北大百年貢獻,轉為闡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中大學的作用以及對大學生所寄托的厚望,從結構上看,也顯得十分嚴謹。
五、布置作業:完成“練習”第四題。
教案示例3
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明確作為當代學生的重大社會責任,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
2、知識目標:理解講話稿的寫法與特征;了解北京大學的光輝歷史。
3、能力目標:掌握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培養學習語文的一些基本技能與習慣。
課型:
新授講析課
教學重點:
講話稿特征的理解;掌握本文思路,并培養掌握文章思路的方法以培養良好的學習語文的方法與習慣。
教學難點:
文章較長,如何指導學生在快速閱讀中掌握文章的思路。
重難點突破設想:
首先,以討論的形式,適當導入課外內容幫助理解課文(假設本校校慶時各個不同人物講話內容的設計與討論),以推進學生對講話稿特點的理解——受講話人身份、講話時條件的約束;受聽話人的素質、層次和所關心的問題的約束。其次,單元教學目標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閱讀中理清課文所體現的作者的思路”,而快速理解文章思路應根據一定的原則和使用一定的方法達成的,針對本文特征,可傳授給學生語段拆分法、中心句尋找法等,并培養學生勤于動筆的良好習慣。
教學方法:
討論分析法
教學時數:
一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