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新聞發言人就當前農業生產形勢等答記者問
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20 10:21:16
摘要:陳萌山:今年以來,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努力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和歷史罕見特大旱情等不利影響,農業各業平穩發展,農民收入繼續增長,農村改革扎實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總體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堅持在應對金融危機中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繼續鞏固、完善和強化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今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堅定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目標不動搖,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去冬今春歷史罕見的特大旱情等不利影響,農業農村經濟總體保持良好發展勢頭。8月31日,農業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農業部新聞發言人陳萌山就當前農業生產形勢、抗旱和秋糧生產、農產品價格以及確保農產品供給等老百姓關注的幾個問題接受了記者的集體采訪。
記者:今年以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經受了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嚴重自然災害等多方面的嚴峻考驗,當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形勢到底如何?
陳萌山:今年以來,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努力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和歷史罕見特大旱情等不利影響,農業各業平穩發展,農民收入繼續增長,農村改革扎實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總體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今年夏糧總產達2467億斤,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連續六年增產。夏收油菜籽總產1290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預計早稻總產660億斤以上,有望創近8年來最高水平。夏糧、早稻豐收,為實現全年糧食生產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目前秋收作物長勢總體正常,糧食和農業生產呈現穩定發展態勢,生豬、禽蛋、奶類、水產品等“菜籃子”產品生產總體向好。今年以來農業農村經濟的好形勢,為實現全年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目標贏得了主動,為抵御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提供了支撐,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奠定了基礎。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農業農村經濟也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繼續加深,農業穩定發展困難很多,農民持續增收困難很多;另一方面,一些制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亟待解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關鍵是要緊緊抓住國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實施積極財政政策、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和擴內需、保增長一攬子計劃的機遇,堅決落實“首先要把農業穩住”的決策部署,堅持“保供給、促增收、增投入、強科技、抓改革”,把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變成鞏固農業基礎的過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實現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農業部門將立足全局,扎實工作,千方百計爭取今年農業有個好收成,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努力實現全年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目標,為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記者:現在距離秋糧收獲還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請問近期旱情對全國秋糧生產有多大影響,為確保今年秋糧生產穩定發展,農業部門將采取哪些措施?
陳萌山:近一段時間我國部分地區出現較嚴重的旱情,中央高度重視,溫家寶總理、回良玉副總理親赴旱區檢查指導抗旱工作。農業部堅決貫徹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切實把抗旱減災作為當前農業農村經濟工作最緊迫、最重要的任務,及時啟動抗旱應急響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扎實做好各項工作。隨著近期旱區大范圍降雨和抗旱措施進一步落實到位,南方和北方旱情均明顯緩解。據農業部農情調度,截至8月30日,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山西北方5省(區)農作物受旱面積7181萬畝,其中重旱面積2201萬畝,比最高時分別減少7600萬畝和3600萬畝;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南方5省(區)大部分地區旱情緩解。這次南方地區的旱情,主要是在丘陵山區的旱地和非糧食主產區,持續時間短,受旱面積小,對糧食產量影響較小;但北方五省區的旱情,持續時間長,面積較大,發生在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又是糧食的主產區,重旱區的糧食生產所受影響較大。所以,對旱情的影響必須充分估計,抗旱奪豐收各項工作必須加強。
雖然干旱對部分地區的秋糧生產造成一定影響,但總的看,如果后期不發生重大自然災害,全國秋糧仍有望獲得較好收成。作出這個判斷,主要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秋糧生產基礎較好。由于今年國家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并實施了糧食臨時收儲措施,糧食市場價格基本平穩,農民種糧積極性較高,秋糧面積比去年較大幅度增加。據我部農情調度,預計今年全國秋糧面積超過11.3億畝,比上年增加1300萬畝以上,其中玉米、水稻等高產作物增加較多。今年秋糧播種期間,全國大部分地區降水充足,土壤墑情較好,加之技術措施落實到位,秋糧作物播種質量較高,基本實現一播全苗,前期長勢總體較好。可以說,今年秋糧生產的基礎是好的。二是農業抗旱措施有力。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旱情,各地各部門高度重視,農業部及時啟動應急響應,加強災情調度,強化技術指導,先后派出10多個工作組和專家指導組深入生產一線,幫助、指導旱區落實抗旱措施。旱區各級農業部門把抗旱奪豐收作為當前最緊迫的任務,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大力推進科學抗旱。對具有水澆條件的田塊,充分發揮農機作用,千方百計擴大澆灌面積,做到能保必保,應澆盡澆;對不具備水澆條件的田塊,通過采取中耕劃鋤、噴施葉面肥、追施尿素等措施,增強作物抗旱能力;對雨后旱情緩解的田塊,及時加強田間管理,搞好水肥調控,促進恢復生長,確保秋糧安全成熟。據我部農情調度,截至8月30日,10個受旱省(區)共澆灌農作物8000多萬畝次,有效減輕了旱災損失。三是非旱區生產形勢較好。今年東北地區糧食面積增幅較大,特別是玉米、水稻等高產作物面積增加較多,非旱區糧食作物長勢良好。目前,西南地區80%的春玉米、30%的水稻已經收獲,增產態勢較為明顯;黃淮海夏玉米區、長江流域中晚稻區和西北地區糧食面積增加,長勢普遍較好。所以,全國秋糧生產的積極因素還是很多的。
現在距秋糧大面積收獲還有1個月左右的時間,后期還要過病蟲害、早霜、寒露風和臺風等關口,加之前期受旱的部分地區雨后加強田間管理的任務非常繁重,奪取秋糧好收成仍要付出不懈努力。農業部門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立足抗旱奪豐收,抓住近期大范圍持續降雨的有利時機,進一步抓好秋糧后期田間管理各項工作。一是加強指導服務。繼續派出工作督導組和專家指導組,幫助各地落實后期田間管理措施。繼續組織機關干部和農技人員,采取包縣包鄉、蹲點指導、進村入戶等形式,深入田間地頭,查苗情、查墑情、查病蟲情,幫助農民加強秋糧田間管理,切實做到秋糧一天不到手,田間管理一天不放松。二是狠抓防災抗災。加強監測預警,強化分類指導,推進科學抗災,力爭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東北地區以促早熟、防早霜為主,確保秋糧作物安全成熟;西北地區圍繞抗旱保收,突出抓好肥水管理,努力彌補旱災損失;黃淮地區落實好防倒伏、增粒重措施,促進籽粒充分灌漿成熟;南方水稻主產區落實好防倒伏、防早衰和防高溫熱害措施,尤其是抓好晚稻豐產技術措施的落實。三是加強病蟲害防控。強化監測預報,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大力推進專業化防控和統防統治,努力減輕病蟲害損失。水稻主產區重點防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稻瘟病等病蟲,玉米主產區重點防治玉米螟,馬鈴薯主產區重點防治晚疫病,棉花主產區重點防治棉鈴蟲。四是搞好秋收秋種。組織各級農機技術人員,提前搞好農機檢修和技術培訓,精心組織跨區機收,提高作業質量。同時,提前謀劃秋冬種工作,搞好種子、肥料、農藥等農資調劑調運,確保秋冬種工作順利進行。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