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學常識第七課易混、易錯點辨析
來源:網絡 2009-10-11 18:13:21
高二哲學常識第七課易混、易錯點辨析
第七課主要圍繞一個中心——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關系
一個重點——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
一個觀點——個人利益觀(強調社會利益,為社會做貢獻和社會理想的重要性,但也要說明維護個人正當利益的合理性)
一、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應注意的問題
(1)講人的本質指人類的本質,不是某個人本質。
(2)講人的本質是與動物相比較而言的本質。
(3)本質屬性不等于唯一屬性,人類還有其他屬性。
二、人的自然屬性與其他動物的自然屬性的關系
區別:(1)人類的自然屬性是指人的生存、活動和欲求等方面所具有的自然屬性;其他生物的自然屬性是指自然本能的屬性。(2)人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人的自然性中滲透著人的社會屬性,其他生物則只有自然屬性,而無社會屬性。
聯系:(1)人與其他動物一樣,是由蛋白質、糖類、脂類、水等物質構成的有機體,同樣要經過新陳代謝、生長發育、遺傳變異等生物過程和生化過程,以維持個體和人類的生存和發展。(2)人要依賴自然界提供的各種資源和生態環境,包括水、光、熱、土壤等無機成分。這些條件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3)都要受自然規律的支配。(4)都具有本能和欲求,即生存的欲求和性的欲求。
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區別
|
|
自然屬性
|
社會屬性
|
表現不同
|
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界;
②人要受自然規律的支配
③人有類似動物的自然欲求。
|
①人是社會的產物
②人的生產活動具有社會性
③人的生活具有社會性
|
|
層次不同
|
較低層次的屬性
|
較高層次的屬性
|
|
產生條件
不同
|
是自然界的產物,是人生理遺傳因素帶來的
|
人類社會的產物,是人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
|
|
聯系
|
二者統一于人之中,是客觀存在的
|
||
人的自然屬性是人的社會屬性賴以生存的基礎,沒有自然性就沒有社會性
|
|||
人的社會性制約著人的自然屬性,人的自然屬性受人的意識指導,具有強烈的社會色彩。
|
四、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與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正誤判斷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錯誤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是正確的,因為只有每個人做出貢獻,為社會創造財富,做到“我為人人”,社會才會存在和發展下去;個人只有用自己的貢獻去滿足社會的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可,才會真正出現“人人為我”的局面。
五、個人對社會貢獻的形式
個人對社會貢獻的形式有兩種形式: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
物質貢獻指生產出有形的產品。精神貢獻一是指精神生產的產品,如科學家的創造發明、優秀的文學作品、教師的教書育人等;二是先進人物在做貢獻時所表現出來的崇高精神,特別是高尚的道德素質和道德行為。
六、理想、空想、幻想
1、理想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經過努力有實現可能的設想,即關于未來的有可能實現的目標,即理想。它是人們對現實中客觀事物發展的未來可能性的反映。它具有時代性、階級性、實踐性、超前性。
2、在個人生活中,對于未來目標的種種不切實際的設想就是空想。
3、幻想是由人們的愿望和社會需要所引起的對于美好未來的特殊想象。那些不符合實際,不存在實現可能性的幻想,只能是虛構的想象,會成為有害的空想。有的幻想符合現實生活的要求,有實現的可能性,但不表現為現實的奮斗目標。這類幻想有助于激發人們展望未來,拓寬思路,克服前進中的困難。
七、我國人民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
比較
|
w.w.w.k.s.5.u.c.o.m 內容表述
|
|||
理想分類
|
性質
|
科學理想與非科學理想、崇高理想與庸俗理想
|
||
內容
|
社會理想、道德理想、職業理想、生活理想
|
|||
時間
長短
|
長期的遠大理想和近期的具體理想
|
|||
崇高理想作用
|
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
是我國民族團結,共同奮斗的精神力量
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
|||
最高理想
|
實現共產主義
|
關系
|
共同理想是實現最高理想的基礎和必經階段
|
|
共同理想
|
建設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
|
實現共同理想,必須以最高理想為根本方向
|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