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學常識第六課易混、易錯點辨析
來源:網絡 2009-10-11 18:11:52
高二哲學常識第六課易混、易錯點辨析
一、社會存在與物質,社會意識與意識
1、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而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主要是指物質資料生產方式。
2、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從本質上講人的一切意識都是社會意識。
3、物質和意識是相對應的,是回答世界的本質問題的兩個哲學范疇;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相對應的,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兩個基本概念。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在社會生活中的具體表現就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
二、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這種相對獨立性是指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與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的不完全同步性。有兩種情況:一是社會意識變化落后與社會存在的變化并阻礙其發展。比如目前存在的某些封建迷信思想。另一種是社會意識可能先于社會存在而出現,這種先進的社會意識能夠預見社會存在的發展趨勢,起著指導社會變革的作用。w.w.w.k.s.5.u.c.o.m
三、如何理解哲學上的價值
①是一種關系。它表示的是人與各種事物之間的需求和滿足需求的關系
②具有客觀性。一事物是否有價值,不是由人主觀決定的,而是取決于該事物是否具有某種特定的屬性和成分,所以滿足主體需要的價值決定于客體所具有的屬性。
③具有多樣性。如審美價值、醫療價值、文學價值等,哲學中的價值比具體領域中的價值更廣泛、更抽象。它是對具體領域中價值的概括和總結,二者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④具有社會性。指人的需要及其滿足的程度往往受到社會實踐水平、社會歷史發展條件制約。⑤具有主體性。指事物對人是否有價值,必須以主體需要為轉移。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