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2復習提綱】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10 15:56:58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一)發達的古代農業
1、了解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農業耕作方式的變革
從原始階段刀耕火種,春秋戰國時采用牛耕技術。漢代牛耕逐漸普及全國。東漢時出現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這種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了解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是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
(二)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的發展
了解古代中國在紡織、和制瓷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紡織業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順序:麻葛絲棉。
(2)《周禮考工記》中國有六職(婦功、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
(3)絲綢之路:漢代開辟。絲綢遠銷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地區。
(4)明代出現自由勞動力市場——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2、冶金業主要成就:
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已經出土有小件銅器。商周時期青銅器鑄造工藝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戰國以后以鐵器為主,漢代冶鐵開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風形式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由自然通風——人力皮囊——馬排——水排(東漢、杜詩)。
3、制瓷業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產生——原始時代彩陶b、發展:山東龍山文化——蛋殼黑陶c、獨特技術——唐三彩d、陶瓷過渡時期:商代中期到東漢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b、唐晚期長沙銅官窯首創彩繪工藝。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藝技術發明——康熙時期、頂峰——雍正時期
(三)古代中國的商業發展
1、了解“市”的形成與發展
(1)秦代管理“市”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2)漢代在進行集中貿易的“市”,有專門的管理機構
(3)六朝時代,出現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顯著,“夜市”比較繁榮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業區已經相當繁華。
2、知道主要的商業城市和著名的商幫
漢代:形成若干全國性商業中心。如:長安和五都——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宋代的汴京,清代蘇州、盛澤鎮、漢口鎮、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等。
3、了解“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及其影響
(1)“重農抑商”政策含義:強調發展農耕,限制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明清王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的政策。
(2)影響:“重農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國家的安全,維護政治的穩定,鞏固君主的地位,但這一政策的實施使社會經濟的活力受到壓抑,而新的經濟因素和生產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發育,這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海禁”政策扼殺了對外貿易進步的可能性,不僅妨礙海外市場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滋長,使中國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勢地位開辟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進工業化的契機;而且使中國與世隔絕,從而阻斷了中國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使中國落后于世界潮流。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