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不堪壓力割脈 專家開心理藥方
2009-10-09 14:53:37網絡資源
摘要:現在參加高考的考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被父母寵愛,在順境中長大,心理承受能力比較脆弱,一旦面對高考及其引發的各種有形和無形壓力,容易產生心理疾病。因此,社會、學校和家庭應該讓孩子從小就不斷接受適當的“挫折教育”,提高面對困難的心理承受能力。
廣西一名女高中生因不堪高考前的各種壓力日前割脈自殺。高考在即,心理專家呼吁學校和家庭關注考生心理健康,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廣西賓陽縣一名女高中生在縣婦幼保健院割脈自殺,所幸被及時發現,經緊急搶救目前已脫離生命危險。醫院主治醫生說,女生左手腕處血管神經被割斷,神經功能損害較大,雖然被割斷的神經已經接好,但是其左手手掌和手指將來可能會萎縮。在救治過程中,她的情緒很激動,嚷著要醫生找毒藥給她吃。經過治療和開導,目前女生的情緒基本穩定。
據女生的家長說,女兒自殺的原因是高考前心理壓力過大。這名女生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去年考上了一所高校,因不理想而在賓陽中學復讀。家長還告訴記者,女兒近期心理壓力特別大,心態有點不正常,一個多月前,曾專門帶她看過心理醫生,但收效甚微。
針對這一考生自殺事件,記者就社會、家庭如何為考生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等問題,咨詢了廣西心理學專家、南寧市第五人民醫院教授王翔南。
王翔南說,現在參加高考的考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被父母寵愛,在順境中長大,心理承受能力比較脆弱,一旦面對高考及其引發的各種有形和無形壓力,容易產生心理疾病。因此,社會、學校和家庭應該讓孩子從小就不斷接受適當的“挫折教育”,提高面對困難的心理承受能力。
王翔南提醒家長從四個方面為準備參加高考的孩子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一是不要給孩子有形的壓力,如反復要求孩子要努力學習,要求孩子做文山題海等;二是不要給孩子無形的壓力,比如為了孩子高考突然更改家庭的生活習慣,不開電視、輕聲說話走路等,這種無形壓力往往給孩子更大的壓力;三是不要改變孩子的生活習慣,比如強迫平時23時睡覺的孩子提前睡覺,買回大量營養品要孩子吃等;四是給孩子足夠的放松空間,比如讓孩子散步、逛公園,給他們有一定的時間玩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