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開學 大學新生要盡快進入“角色”
2009-10-09 12:52:39網絡資源
摘要:開學初期,可將自習時間列成表格強化時間觀念,逐漸改變以往的被動學習習慣,懂得充分利用圖書館。
連日來,哈爾濱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救援中心接待了多名準大學生。臨近開學,他們對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充滿憧憬的同時也產生了種種顧慮。
來咨詢的很大一部分學生擔心住不慣集體宿舍。救援中心主任張大生說,很多大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家庭,他們從小就習慣了家長對自己的溺愛、順從,對于大學里的集體宿舍,很多學生在感到陌生的同時都有這樣的擔心:與同寢室的同學相處不融洽怎么辦?“有的學生自理能力很差,甚至不會洗衣服。”張大生說,“而很多家長也習慣了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好,當孩子真正要離開家,去過集體生活時,這些家長也顧慮重重,擔心孩子照顧不好自己。”
張大生告訴記者,有很多被南方院校錄取的學生在咨詢中說,自己在報考志愿時沒有考慮到地域因素,臨近開學他們開始擔心,自己能否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尤其是女孩子在這方面的擔心要比男孩子多得多,陪孩子來的家長對孩子上學后可能水土不服也都放心不下。
此外,還有一部分準大學生對入學后能否保持優異成績深感憂慮。張大生說:“有這樣憂慮的學生在高中時都是學校的‘尖子生’,也習慣了自己是老師的寵兒,甚至在高考結束后,他們就打算好了將來要讀碩士、博士。考慮到大學里都是各地的優秀學子,他們就開始擔心自己的成績是不是還能‘拔尖兒’,擔心自己在新一輪學習競爭中被淘汰。”
大學新生將面臨多種“不適應”
張大生說,目前“適應性障礙”在大學生心理障礙中已經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是由于大學生在剛入學時面臨的種種不適應造成的。
現在很多大學生都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嬌氣、蠻橫、自私等弱點會給他們最初的大學生活帶來很多麻煩。主要表現在他們不會和同學尤其是同寢室的同學相處,易沖動、煩躁,報復心強。“這是大一新生不適應大學生活的最突出表現。”張大生說,“同學關系處理得不好,不但會影響4年的大學生活,也會給學生心理帶來壓力,嚴重時可能導致抑郁。”
習慣了老師在身邊的悉心指導,突然面臨大學里的自主性學習,很多新生也會覺得別扭,“我該怎么學習”這個問題也會困擾他們很久。另外大一新生還存在“自我設計”的不適應。張大生解釋說,有的學生剛入學就給自己定下了讀碩士、博士等目標,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也不參加課外活動,不大跟同學交流。這樣的學生就是沒有將自己的短期目標和長遠目標設計好,而這種情況多發生在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身上。
此外,很多新生都是異地求學,來自自然環境的不適應通常給他們帶來一些生理上的不良反應,比如說頭痛、眩暈等,“此外很多大學生還面臨‘語言關’,”張大生說,“普通話說得不好,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同學之間的交流,這一點對于性格內向的新生來說更要注意。”
張大生強調,大一新生的這些“不適應”如果處理不當,到大二大三時很可能出現繼發性心理障礙,嚴重時可能還會產生攻擊性心理。
大學新生如何盡快進入“角色”
張大生建議,老師和家長要格外關注大一新生這一群體,幫助他們盡快進入“角色”,和諧融入大學生活。
首先學生入學以后不要馬上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去,學校應該組織大一新生參觀校園,學生自己也可利用周末在當地同學的陪伴下,熟悉校園周邊的環境,減少對環境的疏離感,這一點對于異地求學的學生尤其重要。
很多新生對于大學里的寢室生活感到新鮮,張大生認為,寢室是最能鍛煉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場所。所以提醒家長不要讓孩子住“單間寢室”,要讓他們學會在寢室生活中尋找快樂。
“寢室生活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尤其是衛生習慣,尊重他人的同時才能贏得別人對自己的尊重。”張大生說,“比如說,寢室有人休息時,別人就要輕聲說話,用寢室公用電話時間不要過長等。很多細節方面的問題都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學習和體會。珍惜寢室生活環境,也會給自己創造一個良好心境。”張大生說,很多大學生的心理障礙都是由于寢室同學關系不融洽引起的,所以家長平時要多提醒孩子在這方面注意,教育孩子處事時要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想問題。理智和寬容是大一新生的首門“必修課”,這會讓他們很快贏得朋友。對于有些學生還要盡快學會普通話,不要只局限在“老鄉”的小圈子里。
大一新生要合理安排自習以適應大學里的自主性學習。張大生說,開學初期,可將自習時間列成表格強化時間觀念,逐漸改變以往的被動學習習慣,懂得充分利用圖書館。在學習上尤其注意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把自己的長遠目標過早地放在大學一年級里完成。“一步一個腳印”對學習知識是最重要的。此外,建議老師在開學初就組織大二大三的優秀學生代表給新生介紹學習經驗,讓他們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