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活動對于高中學生吸引力是否越來越大
2009-09-23 14:39:52網絡資源
興趣·能力·信心
社團活動對于學校素質教育的獨特功效
最近在華東師大二附中采訪,正逢學校一年一度的社團節。舞臺上,學生們盡情表現;走道上,各社團爭相展示。這個沸騰的校園,學生是絕對的主人。
如今,社團已成為中學校園中最活躍的元素。在學生眼里,社團是實現自我理想的家園;在
教師眼里,社團則是推行素質教育有力的抓手。
與上世紀80年代盛行一時的課外興趣小組相比,如今的中學生社團活動已不再僅僅以滿足學生興趣愛好為出發點,也已擺脫“以教師指導為主、聽從學校統一安排”的被動模式,而是給了學生極大的學習選擇權和活動自主權。根據華東師大二附中《學生社團管理條例》,2名以上學生發起,經學校社團聯合會審批,并能招募到6個以上社員,一個新的社團就可以宣告成立了。隨后的一系列工作和活動就完全由學生自行組織安排,如正副會長的設立、指導老師的確定、活動場所的聯系、活動內容的安排等,學生都是自己做主。事實上,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一種權利,同時也是一種責任,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成長、在提高。
由于社團不同于課堂教學的諸多特點以及學生們的熱衷程度與日俱增,使得教育工作者開始關注起它對于素質教育的獨特功效。
首先,社團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興趣愛好,發揮自身潛力。學生參與社團活動都是根據各自興趣自愿選擇的。根據認知規律,當學生的某種積極的需要得到滿足后,其興趣不但不會減弱,反而會更加豐富和深化,產生與更高的認知活動水平相應的新的興趣,而這種興趣又會導致新的認知活動的內在動機,促使學生不斷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社團活動就是這種促使學生不斷追求更高目標的有效形式之一。
其次,社團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鍛煉學生的管理能力。學生社團是學生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一種形式。社團的原則、制度規章和活動的內容都是民主、平等、生動、活潑的。每一個成員都是社團的主人,都有權利參與管理組織活動,有義務為組織的生存發展作貢獻。這樣的機制非常有利于培養社團成員的主體意識,調動社團成員管理的積極性,提高管理能力。
再次,社團活動有助于讓學生通過活動,找到歸屬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不少學生往往由于在考場上受挫,從而產生畏難、自卑心理,逐漸失去自信,甚至一蹶不振。社團活動給了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有不少學生在這個空間中得到了有著共同志趣的朋友的支持,使自身的表現獲得他人的認可,從而體驗到成功。因此,加強社團活動對塑造學生完善人格有著重要作用。
也來過把“領導癮”
———無名小輩在社團挑起大梁
高詩濤,現任華東師大二附中MVP社社長。這是一個專門欣賞和研究歐美音樂的學生社團,成立還不到一年。去年剛進校的高詩濤與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發起成立MVP社,他們花了一周時間起草章程、到社團聯注冊、聯系活動場所,并請來外教Mr.Struby作指導教師。高詩濤說,當時完全是心血來潮,對能不能招到社員心里沒底。他和同伴連夜趕制海報,在校園里張貼,廣而告之。招新那天,他們早早來到報名點等候,看到有人光顧就興奮不已,竭盡全力宣傳自己的社團,最終吸引了16人加盟。首戰告捷,高詩濤信心倍增。他自稱在班里只是一個小組長,而在社團里里外外都要自己操心,開學寫計劃、期末作總結,平時還要搞策劃,著實過了一把“領導癮”,正所謂“忙并快樂著”。
華東師大二附中學生社團聯合會副會長黃佚?介紹,許多學生社團的社長都不是學生干部,有的社團還實行“社長輪換制”,因此有不少普通學生在社團活動中表現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領導才能。即使不做社長,社員們也同樣可以參與社團決策活動。
社團活動使學生們走上了自我管理的道路,民主的選舉方式使得每位成員都有機會成為社團的領導者,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社團干部的崗位上鍛煉自己的管理、組織、策劃等各種能力,找到適應自身才能發展的位置。校長何曉文說:學生在社團活動中模擬社會生活,從中培養人際溝通、團隊合作、協調矛盾的能力,無形中就在培養一種領袖意識、一種領導才能,許多在班里并不起眼的學生在社團活動中脫穎而出。她說,對于現代社會來說,僅有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而學生在社團活動中逐漸培養起來的諸多能力對他們今后走向社會是非常有用的,這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
內向女孩自信了
———在社團中找到另一個“我”
“我們班排的課本劇《哈姆雷特》可是年級第一名哦!”高二(12)班的高思懿臉上露出自豪的神情。現任復興高級中學戲劇社社長的她坦言,正是因為在社團的鍛煉,才讓自己乃至整個班級在學校開展的“經典課本劇排演”活動中拔得頭籌。
在這次課本劇比賽中,戲劇社的學生都成了各班的主力軍,“我們平時的苦練沒有白費,背臺詞、有感情的演繹……將課本與我們平日在社團中獲得的對作品的理解、表演藝術聯系在一起,這些可是沒有參加過戲劇社的同學很難一下子做到的。”高思懿說每周的社團活動就像是一次家庭聚會,大家在一起暢談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并改編一些經典的名著來表演,當然偶爾也會自創一些反映身邊社會現象的小品。社團還請來戲劇學院的老師和學生作專業指導。“我們也常參加區里的一些小品比賽,這些舞臺是我們展現社團成果的機會,也是對我們表演實力的考驗。在對作品有充分的理解后,我們的表演也得到了提升,這是很好的一種結合,遠比在課堂上捧著書反復朗讀,更能打動我們,讓我們銘記于心。”
像戲劇社一樣,復興中學的學術類社團在學生中頗受好評。它們很好地將社團活動與課堂學習相結合,讓同學在培養興趣的同時,學習能力不斷得到提升。平日的鮑靜文是個文靜內向的女孩,可一走進“演講與口才”社,你可以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她:伶牙俐齒,充滿自信。她坦言參加了社團后自己確實改變了不少,“我膽子變大了,不害怕在陌生人面前講話。”現在她無論是辯論賽、演講比賽,還是朗誦表演,都積極參加。正是這些平日里的社團活動,使她不僅語言能力提高了,邏輯思維也加強了。
中學生戀上青苔蘚
———社團活動讓學生與科研零距離
祝之瑞是盧灣高級中學“巔峰科學社”社長,去年他帶領社員們開展以“呵護城市綠化的重要小兵———苔蘚生物在城市綠化中的作用”為主題的實踐活動。他們花半年多時間到上海各大公園、綠地對苔蘚植物開展調查研究。野外考察工作量大而且艱辛,從崇明到佘山,從南匯到青浦,夏天40度高溫,他們在寶鋼采集苔蘚標本,冬天零下二度,他們在青浦曲水園考察苔蘚種類。
大量調查之后發現,苔蘚這類自然生態系統中最原始的高等植物具有極強的吸水性和蓄水能力,在生態型城市中應該占有重要一席。祝之瑞也由此與苔蘚植物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查閱大量資料、請教相關專家、開展實驗室研究,《苔蘚植物環境指示及生態功能的研究》這一課題完成后,得到了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及上海市園林研究所有關專家的高度評價。
在與苔蘚“打交道”的這一過程中,祝之瑞和他的同學學到了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他們通過親歷研究過程,培養獨立處事的能力、團結協作的精神,激發對科學的熱愛、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實地觀察、動手實驗等相關操作,學生們不僅更深入地理解掌握課內相關知識,也逐漸領悟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及相互作用。
據盧灣高級中學副校長唐海寶介紹,學校現有學生社團38個,其中科技類社團就有17個,這與學校所倡導的“科學教育”辦學特色不謀而合。天文愛好者協會、OM愛好者協會、智能機器人協會、生命家園協會、環保協會等社團,引領學生走近科學,改變了過去只有少數學生參加科技活動的局面,使科技教育既在面上得到普及和提高,也讓部分科技特長生能夠在活動中“跳出來”。最近,祝之瑞因他的“苔蘚”研究而當選為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
美國中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增長才干、適應社會
“社團經歷”可作升學依據
美國學生的社團活動被看作是美國教育內容的組成部分。美國中學生的社團活動多種多樣,估計不下四五十種,可分為學術性、娛樂性、體育活動和社區活動。
學術性的包括自然科學、數學、電腦、寫作、編輯、辯論等學生社團;娛樂性的有話劇社、合唱團、樂隊、舞蹈隊、攝影社、橋牌社、未來農民社、少年企業家社等;體育的包括各種校運動隊、體操隊等。每個社團都有一個輔導老師。
每年開學是各社團大張旗鼓招收會員的日子。學生可參加多個社團。各社團每年收取會費4———5美元。各社團經費來源,除收取會費外,主要靠社員的勤工儉學,如幫人洗車、清掃庭院落葉、推銷禮品等。一年里學術性社團會員可參加幾次比賽。各社團會員要參加幾次義務服務。為提高活動質量,社團之間會舉辦經驗交流會。許多社團活動會組織定期表演、校際比賽、州選拔賽、全國大賽,甚至世界大賽。
每年暑假各州的首府都要為高二的學生舉辦為期一周的模擬政府活動,各校限一名學生參加,要經過考試。參加者要加入一個模擬的政黨,然后開展競選州長、市長、議員的活動。“競選”當上“州長”的學生,可以到本州的州長辦公室同真州長一起辦公一天。
美國各學校把學生社團活動作為幫助學生增長才干、適應社會人生的重要措施,經常進行考核,認為從中可以看出學生的競爭心理、責任感、領導能力和人際關系。
據專家研究,社團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很可能將來是學術或政治方面的優秀人物。時下一些大學已把學生在社團活動中的表現作為入學評價標準之一。在有些名牌大學,考生在社團活動中的表現可占總評分的25%。各大學競相錄取學科成績優良并在社團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