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開啟校長更替大幕 中小學挑選新校長有“玄機”?
2009-09-16 10:32:48新浪blog文章作者:老廖
倆月來已有10多位名校校長退休
雖然北師大實驗中學網站“歷屆領導”條目上顯示“2000年6月至今”的校長仍為袁愛俊女士,但知情人士透露,北師大已經在這所全國名校任命了新校長。昨天,西城教委有關負責人證實,該校原教學副校長蔡曉東已接過了校長的帥印。
幾年前,北京陸續進入了校長更替的高峰期,不過真正卸任的大校校長只有幾位:如十一學校原校長李金初、12中原校長張永啟(加文字旁)、潞河中學原校長張世義、牛欄山一中原校長王森等。但本學期開始,大校校長更替的步伐明顯加快——影響了京城小學教育幾十年的北京小學校長吳國通將職位交給了他親手培養起來的特級教師李明新;同樣影響了京城小學教育的光明小學校長劉永勝將職位交給了來自重慶的名校長、特級教師廖文勝;匯文中學校長李仲秋的校長崗位已交給他的教學副校長陳維佳;前門小學校長錢紅石也將職位交給了接任者;161中校長馬靜的職位交給了原13中校長丁大偉……據初步統計,新學期來,已辦理退休手續的大校校長至少有10人。老校長們將新校長“扶上馬送一程”,大都還兼任著學校的顧問。
60后70后校長漸成主角
名校的名校長陸續退休,對北京基礎教育產生的影響不可低估。在北京,四大金牌校長——實驗二小校長李烈、史家小學校長卓立、北京小學校長吳國通、光明小學校長劉永勝——長期以來是京城小學教育的名片。今天,四大金牌校長中的兩位到齡退休,新的四大金牌校長(且先不討論本命題的價值)誰來補位?新生代校長誰能成為新的“四大校長”?
隨著老一輩校長漸漸退隱,60后、70后校長已漸成校長陣營的主角。目前,北京各區均有頗具實力的一批60后、70后校長,東城區府學小學校長王歡、丁香小學校長鄭智學、171中學校長陳愛玉;西城區黃城根小學校長麥峰、八中校長臺峰、13中校長馬景林;宣武區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15中校長邰亞臣;崇文區光明小學校長廖文勝、景泰小學校長陳培榮;朝陽區白家莊小學校長祖雪媛、實驗小學校長陳立華、垂楊柳中心小學校長劉飛、工大附中校長李軍;豐臺五小校長李磊;石景山古城二小校長王英等,都已在基礎教育嶄露頭角。海淀區10多所知名小學校長都是清一色的60后、70后。這些校長相當長的時期內沒有退休之虞,正處于干事業的黃金期。
專家認為,北京基礎教育已經縫合了因歷史原因造成的人才斷層。
名校校長挑選繼任者有“玄機”?
據了解,大校校長的任命一般都得由本區教工委首肯,有的甚至需要本區區委首肯,但大校老校長們退休前的“人事建議權”大都能得到尊重。
優秀的老校長們在遴選接班人上下足了功夫。有的退休前好些年就在班子里潛心培養接任人。從現實來看,許多新任校長都很合格,師生普遍看好。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剛上任兩周,就已贏得師生的信任。有的老校長則放眼全國,挑選中意的接班人。李金初校長退休前經過多年考察,將李希貴校長送到了新校長的崗位。李希貴校長此前擔任過山東多所名校校長,擔任過縣、市教育局局長,還在教育部任過副司級干部。十一學校成功地完成了校長的新老交替,確保了學校持續穩健的發展。
但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北京個別學校的老校長在對待接班人的問題上存在兩個不利的趨向,其一是覺得身邊的人誰都適合接任校長或都不適合接任校長,結果是誰都不培養;其二是認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只一味在外地挑校長。一所大校的校長退休前還被一位外地校長切實“涮”了一把:外地校長先答應到北京工作,要求把孩子的戶口落到北京。而當孩子的戶口進京后,自己則推脫來不了北京。
資深媒體人分析,個別大校校長退休前一味挑選能力不如自己的人擔任校長,一味只挑選外地校長擔任校長其實暗藏“玄機”:希望能自己“退而不休”,能繼續在學校施加影響。“遴選優秀的新校長確實需要胸襟,需要雅量,需要戰略眼光。”海淀區一位名校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