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今年上海考生并非填報外地高校就有加分
2009-09-14 07:16:48網絡資源
五一小長假,是高考填報志愿前的集中咨詢時段。5月1日在松江大學城舉行的高考咨詢,以及部分高校獨立舉行的高考咨詢,都吸引了許多考生和家長,其中不少家長已經根據孩子的模擬考分數,填好了“模擬”志愿表。但教育專家發現,這些志愿填報存在不少共性問題,就此,教育專家熊丙奇教授為本報讀者做了解答。
加分投檔:取決于學校線上生源
考生關注:我們全家商量過了,決定填報外地高校。是不是外地高校都可以獲得加分投檔優惠呢?加分投檔和降分投檔究竟有什么區別?
外地高校加分投檔從實施以來,不少家長存在誤解,認為填報所有外地高校都可以加分優惠。其實,加分投檔適合的對象,是高考分數低于該批次控制線20分以內(包括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的考生,考分達到一本分數線的考生,報考一本外地高校,不享受加分投檔,考分達到二本分數線的考生,報考二本外地高校,也不享受加分投檔;所適合的學校,是線上生源不足,尚有缺額的學校。這些高校在征求志愿前,在征得外省市招生院校同意的情況下,教育考試院對該考生加20分進行平行志愿投檔,但錄取與否由外省市招生院校決定。
與加分投檔對應,還有降分投檔。降分投檔指的是,考生所報考的處于第一批、第二批的外地院校,在第一批、第二批征求志愿完成后,仍有剩余招生計劃,且同意降分錄取,并向教育考試院提出降分錄取申請。降分投檔的最大幅度為:一本可降到二本分數線,二本可降至規定控制分數線。第三批不再降分。
對于成績在二本線上但低于一本線,卻想上一本院校的考生;或者成績在專科線上但低于二本線,卻想上二本院校的考生來說,利用外地農林院校直接降分錄取,以及一些外地院校可接受線下20分內加分投檔,和在補填志愿之后申請降分的政策,可以實現這樣的想法。
模考加20分:以此推算高考分數不科學
考生關注:我是一名理科生,二模考試成績4門為480分,是不是可以加上20分作為高考成績,然后選擇去年與500分接近的學校作為A志愿?我的志愿填報是A志愿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去年錄取分508分)、B志愿華東師范大學(503分)、C志愿上海對外貿易學院(499分)、D志愿華東理工(490分)。
很多考生會采取四門模擬分加20分這種方式來推算自己的高考分數,這是不科學的。較為科學的方法,是根據模擬分數,計算自己在同年級考生的比例位置(如前30%),然后結合學校往年的錄取情況(一本率、二本率)進行定位。
另外,從志愿的梯度看,也不合理。鑒于平行志愿的投檔錄取分數,增強了分數與學校的對應關系,因此往年高校的錄取分數,可以作為安排志愿前后和梯度的參考。各志愿學校往年的錄取分數,最好保持在9-10分的梯度,而這名考生保持的梯度,A和B學校只有5分,B和C學校只有4分,C和D學校為9分,前三所學校的梯度不合理。建議考生將目前的C志愿作為B志愿,將D志愿作為C志愿,另外再選一所學校作為D志愿(往年錄取分數在482分左右的高校)。
D檔志愿:匹配自己能力風險較大
考生關注:我學理科,所在學校的一本率為50%,我的位置在20%—30%左右。老師建議A志愿填報華東師范大學,但我想A志愿填上海財經大學、B志愿填同濟、C填華東師范大學、D填報華東理工大學。這樣可以嗎?
平行志愿給了考生更多學校選擇,降低了志愿填報焦慮。但這名考生A、B志愿,甚至C志愿都在沖,即便他最好發揮,進B志愿也有一定風險。如果他考試不理想,有可能所有志愿全部落空。
考生如此填報志愿并非個別——4個志愿,前三個志愿都高于自己實力,而D志愿才與自己的實力匹配,這種志愿填報,風險是比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