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練習
來源:中學生學習庫 2009-09-11 16:14:16
一、選擇題:
1、八路軍、新四軍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實質是( )
A、協助國民黨正面戰場 B、收復失地
C、壯大人民革命力量 D、開辟新的戰場
2、標志著全面內戰爆發的事件是國民黨軍隊進攻( )
A、陜甘寧解放區 B、中原解放區
C、晉冀魯豫解放區 D、大別山區
3、抗戰勝利后,國共兩黨沒有就人民軍隊和解放區政權的合法地位問題達成協議的根本原因是( )
A、美國實行扶蔣反共政策
B、二戰后冷戰局面的消極影響
C、民族矛盾已不再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D、兩黨所代表的階級利益根本不同
4、下列不符合中共解放戰爭時期制定的《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的是( )
A、沒收地主的土地 B、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C、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D、廢除土地私有制
5、“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同中國共產黨的土改政策密不可分”。對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是( )
A、土改打擊了封建地主,削弱了蔣介石統治的基礎
B、土改促進了解放區經濟的發展
C、土改調動了農民生產和革命的積極性
D、通過土改建立了廣泛的統一戰線
6、毛澤東說:“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動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里所說的轉折點是( )
A、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 B、三大戰役的勝利
C、南京解放 D、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7、中共制定全面抗戰路線是在( )
A、瓦窯堡會議 B、洛川會議 C、八七會議 D、遵義會議
8、在人民解放戰爭期間,中共與國民黨先后進行了兩次談判,其主要目的是( )
A、爭取國內和平 B、盡快結束內戰
C、共建聯合政府 D、為戰爭作準備
9、1945年,在努力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中,毛澤東告誡全黨:“我們當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像陳獨秀。”對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是( )
A、一切為了和平 B、不首先挑起內戰
C、防止國共合作再次破裂 D、對國民黨要做兩手準備
10、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時,蔣介石希望達到的目的是( )
A、將發動內戰的責任加在共產黨身上
B、借談判之機,誘使共產黨交出人民軍隊
C、建立一個聯合政府
D、借談判之機,進攻解放區
二、材料題:
材料一 內戰爆發前后美國對國民政府援助統計
裝備軍隊 45個師
訓練軍事人員 15萬人
貸款和物資 59億美元
材料二 戰爭初期國共雙方軍事實力對比
國民黨方面 共產黨方面
軍隊數量 430萬人 130萬人
裝備情況 美國援建空軍、艦艇
8億美元剩余物資 小米加步槍
回答:(1)根據材料一概括抗戰勝利后美國對華的基本政策和目的。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主要史實。
(3)結合材料反映的史實和人民解放戰爭的結果,談談你的認識。
三、問答題:
解放戰爭后期,蔣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觀抽簽,抽到的是“下下簽”,他嘆息敗局已定。不久,毛澤東也恰巧來到白云觀,為助興也抽了一簽,抽到的是“上上簽”,道士大為贊嘆。此事后來蔣介石知道了,說:“天意。”毛澤東卻說:“民意。”你認為蔣介石失敗是“天意”還是“民意”?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D 2.B 3.D 4.D 5.C 6.A 7.B 8.A 9.D 10.B
二、材料題:
(1)扶蔣反共,在中國建立親美反共政府,控制中國。(2)材料二反映了內戰初期,國民黨在經濟和軍事實力明顯占優勢。(3)兩段材料都反映出共產黨在軍事和經濟實力上都明顯弱于共產黨。但結果卻是共產黨代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后勝利。認識: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真正強大的是人民,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戰爭雙方的力量對比和強弱會隨著戰爭的正義性而發生轉變,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三、問答題:
蔣介石失敗是“民意”。“民意”的含義就是歷史必然性,主要是指反蔣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是反帝反封建的必然要求,蔣的失敗是由于它違背了人民的意愿,失去了民心。
蔣介石說:“天意。”這是在夸大偶然性,看不到失敗的真正原因。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