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做題忌“搏題” 提高高考歷史解題能力
2009-09-11 11:17:28教育頻道
在今年的《歷史考綱》當中,對考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有這方面的要求:充分應用獲取信息對問題進行說明、論證;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的本質,闡述歷史發展的規律。
要達到這些能力的要求,考生在高考(Q吧)復習中應該要在構筑知識體系,重視思維訓練,提高解題能力上下功夫。提高解題能力就是考生在掌握歷史知識和歷史理論的同時,通過對不同題型的訓練,培養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考生可以通過做各種各樣的題來豐富自己的考試經驗,通過多種形式的解題去練習運用知識,掌握各種解題思路,鍛煉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理論水平考生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去練習。切忌不要輕信到時的搏題,或者是臨考前的狂背,更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找“名師”家教。殊不知,“搏題”和“狂背”帶有極大的盲目性,老師只能教授知識、指導方法,絕對不可能代替考生去做題解題。要明確“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取得高分是沒有捷徑可以走的。如果平時沒有扎扎實實的習題訓練,要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一份150分的歷史考卷并取得高分是不可能的。
其次,要講求訓練方法考生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有針對性、計劃性做地練習題,一定要講究實效。針對教材的重點,易考的熱點,自己的薄弱點,加強針對性訓練,做到缺什么補什么。可以側重對選擇題的訓練,因其不用書寫,可以在短時間內做相對較多的試題;選擇題是分數最大的題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他類型的試題,則需要有選擇地做一部分。為了節省時間,簡釋和問答題只要寫上三言兩語的要點或者只寫審題角度,歷史小論文也要練習,但不一定要每天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寫上四五篇,但寫的每一篇必須要請老師指導修改,切不可一寫而過。此外,最好每一周完整地做一套模擬考卷,以訓練自己掌握考試時間,即能幫助進一步掌握答題思路和技巧,也有助于考生熟練把握答題節奏。
再次,要不斷地總結經驗考生對平時練習時地錯題,必須徹底弄明白,絕不放過。失敗是成功之母,從失敗中得到的多,從成功中得到的少,就是這個意思。通常地說,在考試時難免會遇到難題,費了一番勁仍然突不破時就要主動放棄,不要跟它沒完沒了的耗時間。但這在復習時是絕對是不可取的。考生應當通過請教老師或者是查閱參考書籍來解決問題。在練習時要特別注意對主觀性試題答案的理解;對審題及論文題目的構思的規律性方法和技巧,并結合復習和考試中暴露的帶有普遍性問題,深刻剖析錯誤的根源,進一步點撥思路。以達到考生在高考中答題要點化,即答案精煉、細密,文字、史實、觀點正確;要點序列化,即層次清楚,條理分明,分點敘述,有條不紊;序列文章化,即句子通順,不出現錯別字,盡量使用歷史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