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來源:東北網教育頻道 2009-09-11 10:09:50
1933年10月,蔣介石調集100萬兵力、200架飛機,向中央革命根據地及臨近革命根據地進行大規模“圍剿”,企圖逐漸消耗紅軍,縮小根據地,最后尋求紅軍主力決戰,消滅紅軍。這時,“左”傾分子全面否定了毛澤東制定的的戰略方針和作戰原則,錯誤地用陣地戰代替游擊戰和運動戰,用所謂“正規”戰爭代替人民戰爭。反“圍剿”開始時,國民黨軍占領黎川。紅軍在博古、李德的錯誤指揮下,先是實行軍事冒險主義,企圖收復黎川,御敵于根據地之外,令紅軍北上迎敵,進攻黎川以北硝石、資溪橋等白區敵之堅固陣地,結果屢戰不勝,喪失了主動權。1934年4月廣昌一戰,紅軍損失很大。國民黨軍隊向根據地中心進攻,“左”傾分子又實行防御中的保守主義,六路分兵,全線抵御,以堡壘對堡壘,“短促出擊”,大打陣地戰,同敵人拼消耗,使紅軍東堵西截,完全陷于被動地位。在反“圍剿”中,毛澤東曾先后指出紅軍主力突進到以浙江為中心的蘇浙皖贛地區和湖南中部去,以打破敵人“圍剿”的正確建議,但“左”傾分子拒不接受。這樣,紅軍經過一年苦戰,終于未能打破敵的人的“圍剿”。最后,“左”傾分子又實行逃跑主義,于1934年10月,倉促決定中央領導機關和紅軍主力退出根據地,進行長征。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