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校長:家長對大學“干預”將越來越普遍
2009-09-11 10:08:20中國青年報文章作者:甘麗華
“我女兒身體里的每一個細胞都需要空調!為什么不能給新生寢室裝上空調?”“什么條件下學生會被退學?”“學校如何保證校園安全?”“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可以換嗎?”……面對新生家長提出的一個個問題,武漢大學校長顧海良一一微笑作答。他笑言,家長對大學的“干預”越來越普遍,一方面大學的校長將越來越難當,另一方面,學校若對這些“干預”反應敏捷,大學的創新思路將越來越多。
9月7日,武漢大學舉辦“校長與家長面對面”活動。校長顧海良及招生、教務、學工等職能部門負責人與近400名新生家長面對面,現場解答家長問題,宣傳學校的培養理念,幫助家長了解大學,以便共同為學生成長努力。
顧海良表示,今年武大的新生中,89%以上是“90后”,而去年這一比例僅僅是45%。這代獨生子女從小在家里備受呵護,在生活上依賴性很強。他在報到現場發現,一個學生至少有1名家長陪同,最多的有6名家長一起送。顧海良還舉例說,去年學校有個新生,家長臨走前買了30件襯衣,編好號幾月幾號換,讓孩子按日子穿完,放假一起帶回家洗。還有個學生的母親,每隔一段時間來學校給孩子洗衣服。
相比較而言,重點大學的新生在中學學習成績好,缺乏挫折經歷,家庭又過度關愛,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顧海良指出,一旦進入大學,面對高手林立的同學,他們會發現自己從“尖子生”一下子變成了普通生甚至“倒數”,同時也可能因生活習慣、家庭背景不同而產生人際交往問題,或在戀愛等方面遭遇挫折,就可能突然產生較大心理壓力。
顧海良說,大一新生必須面臨三大轉變:學習方式的轉變、生活方式的轉變以及社會角色的轉變。他希望家長和學校一起,幫助學生完成“角色轉換”,疏導心理問題,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此次交流就是想請家長放手讓孩子“長大”,與學校一起幫助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擁有獨立的人格。
“空調已經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從廣東來,坐了一夜火車,昨天報到后,一起在宿舍里睡了一晚。半夜,女兒對我說,‘媽媽,我覺得好像火快燒到心口了’,我只能對她說,孩子你再忍一忍……”一位來自廣東的母親提到武漢天氣的炎熱,心疼得當場落淚。她的“抱怨”得到現場不少家長的鼓掌支持。
“家長提出的每一個要求都是合理的。”顧海良說。家長們不僅關注教學的問題,還關心校園環境、生活條件等,要求更加多樣化,這對大學加強全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為學生成長提供全面健康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家長提出的意見和要求會逐步變成學校的規劃。